國內要聞 省內要聞 本地要聞 精彩點擊 專題新聞 通知公告 猛?象詩刊 日報數字報 晚報數字報 綏化晚報新媒體
經濟新聞 綜合新聞 視頻新聞 市場監管 黑土副刊 日報頭條號 小記者風采 日報公眾號 晚報公眾號 綏化直播
  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綏化新聞網  >  黑土副刊

含蓄的雨水,是春光明媚的引子

來源:綏化日報 2022-02-21 字體:

潘玉毅
 

  東風剛剛解凍,風裡還保留著冰凍過的痕跡,最鮮明的表現便是溫度。因為氣溫低,清晨出門,人們都會下意識地緊一緊衣裳,怕有風漏進脖頸裡來。當此時節,寒潮也多,一陣接著一陣,頻繁地出沒於大地之上。同為寒潮,春天的寒潮與冬天的寒潮又各有不同。濕濕的,潮潮的,能透過肌膚直接滲透到人的心裡去。

  『曉漏銅龍報早春,青陽景物動芳辰。』如果說春江水暖的秘密鴨子是最先知道的,那麼第一個截獲『春臨大地』這一情報的則是草木。

  『詩家清景在新春,綠柳纔黃半未勻。』嫩柳初黃,顏色未濃,只有走近了細看纔能發現。驛外斷橋邊、高牆深院裡、公園道路旁隨處可見的梅花就不同了,它在春天還未到來時就已經在枝頭盼著了,一朵,兩朵,一枝,兩枝,一樹,兩樹,繼而開得滿山、滿城都是。

  梅花用一場盛放把春天接至人間,又把人們從家中趕到屋外。雨水前後,出門打卡看花的人越來越多了。天晴時,他們呼朋引伴地去看,下雨時,則獨自橕著傘去看。天氣不同,看花的心情也不同,但總體而言是愉悅的,可說是各有各的閑適,各有各的滋味。

  當然,相比於繁花似錦、『出門俱是看花人』的陽春三月,早春的春意無疑要淡上許多,它如一幅含蓄的水墨畫,『雲色輕還重,風光淡又濃』。但是,此時的春天自有它的可愛,否則古人也不會為它寫下那麼多的詩歌了。關於記錄雨水前後大地風光和游覽心情的詩歌,我最喜歡宋人劉辰翁的一首七絕:『郊嶺風追殘雪去,坳溪水送破冰來。頑童指問雲中雁,這裡山花那日開?』殘雪,溪水,大雁,頑童,這些意象互相交織,給讀詩的人描繪出一幅具有濃濃生活氣息而又別具趣味的早春景象。

  頑童的發問,大雁沒有回答,雨水卻以行動熱情地回應著。它們御風而至,落在山頭,落在屋頂,落在馬路上,落在溪水裡,發出各種各樣的聲音。時而淅淅瀝瀝,時而滴滴答答,時而乒乒乓乓,好似一支多重奏的鼓舞人心的戰歌,為作物生長、草木萌發積蓄著力量。

  雨水落在土裡,生機在土裡迸發;雨水落在枝頭,生機在枝頭迸發;雨水落在水底,生機在水底下迸發……當此時節,走在鄉間小路上,路寬不寬不重要,花開沒開也不重要,重要的是春天已經來了,你也該來了。

  就像平靜的海面下實則蘊藏著澎湃的力量,雨水時節若有若無的春色裡,藏著的則是啼鳥勸客、小桃撩人、梨花白頭、煙柳滿皇都、花重錦官城等等的詩意景象。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雨水,這是一個過渡的節氣,也是一個含蓄的節氣。有了它,也就有了春天的明媚。


編輯:張桂娟

綏化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