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要聞 省內要聞 本地要聞 精彩點擊 專題新聞 通知公告 猛?象詩刊 日報數字報 晚報數字報 綏化晚報新媒體
經濟新聞 綜合新聞 視頻新聞 市場監管 黑土副刊 日報頭條號 小記者風采 日報公眾號 晚報公眾號 綏化直播
  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綏化新聞網  >  黑土副刊

我願與你溫柔以待

來源:綏化日報 2022-01-24 字體:

孫海飛

  每個人都有一條屬於自己的河流,松花江的支流呼蘭河是我的母親河。因一部綺麗雋永的《呼蘭河傳》,讓這條河流聞名於世,而千年的文化相融,呼蘭河見證了流域的風雨變遷。從空中俯矙,色彩斑斕的大地連綿起伏,蜿蜒的呼蘭河鑲嵌在厚重的黑土地上。

  自幼臨水而居,呼蘭河岸邊有我最多的凝神與駐足。因為忠誠、因為豪情,因為傳奇,一直用最乾淨的心敬仰著這條河流,即使依附的時光斗轉星移,既往的故事也許會在另一個故事裡風吹風散,縱使我在其間微不足道,卻更願意做她的一個無聲的摯友,彼此在維持一個適當的距離,無言相望,無窮追溯。

  呼蘭河的黎明來得特別早,東方剛剛泛魚肚白,她卻早已醒來。陽光下的河水蜿蜒之中如一條舞動的裙袂分外妖嬈,她似乎並不為了表示自己的存在,而是為了證明陽光的明媚與神奇。黃昏卻是另一番景象,晚霞投入最後一抹餘暉,亮亮黃黃的夕光降落下來,整條河被籠罩在橘黃色的溫柔中,蘊涵著釅釅的人間溫情。夜幕伴著月光親吻著靜謐的河面,更是神秘和深邃,一種原始的美讓人陶醉其中。

  呼蘭河是春的天使,破冰的雷動如新生兒降臨的宣告,肆無忌憚地感受著世界的新鮮。夏日的呼蘭河是歡騰的,軟溜溜的沙粒,碧幽幽的河水,湛藍藍的天空,飛飄飄的水鳥,涼爽爽的清風,笑融融的過客,河水歡暢地奔波於山崗與山崗之間,穿行於風雨與風雨之中,驚喜於無限風光,流連於世外桃源。當岸邊一樹樹楓葉在白楊聳立裡黃中透紅,紅中蘊黃,紅黃相間,宛如油畫,行經至此的呼蘭河水突然放慢了腳步,驚喜於路上的風景,驚詫於泛起的感動,把秋的剪影銘記。在冬日的雪被下,呼蘭河像一個熟睡的孩子,積蓄與濃縮,等待下一個春天再一次加倍地揮灑與鋪張。如果靜臥於覆雪的冰面,或許可以聽到她沈睡的鼾聲呢。

  站在河堤之上,波濤拍打著岸邊的石礫,陳年的思緒混為一灘。曾經的金戈鐵馬、沙場點兵,曾經的抗日硝煙,還有蕭紅筆下的市井生活都曾在她的懷抱中流淌彌漫,從骨子裡一點一點地沁染出來,積淀了與其他河流不可比擬的風情。遼天慶五年,大金國三太子帶著父王踏邊撫民的使命一路北上,當戰馬停留在岸邊時,越過無數名流大川的王子卻被即將匯入松花江的細小支流吸引,也許王子在河水的蜿蜒中感受到她的嫵媚,或許是在河流的靜謐中感受她的嬌柔,亦或是在河水的流淌中拾起他如初的記憶,又或者是如他所想不斷地在珍藏的溝壑裡不經意地挑起朦朧的滴點。好多好多的想當然一直充斥著我的想象與思慮,不斷地說服自己王子不僅僅是停下來簡單的休息,應該是如上種種,不然,在他北上的路上染病不能回歸故裡時,惟願長眠於此。

  母親河像一個靜默無聲的史官,秉著客觀公正的姿態記錄著流域的過程,積淀的河床是記載的痕跡,這痕跡是時間的證明,時間的痕跡越深沈,越珍貴。呼蘭河域內發現的制夾沙紅衣陶、陶罐殘屬於春秋時期的文物,女兒城出土的一枚古印『都提控所之印』,從練兵臺的西周春秋文化到郝家城的金元文明,都無不向世人彰顯著她曾經的輝煌,曾經的大氣,歷史與現代交融,古稱忽拉溫江而今眾所周知呼蘭河的散淡與閑適愈顯朦朧,迷戀且纏繞其中。

  在各色弄潮兒顯赫活躍的波濤中,呼蘭河與一切潮流保持著一定的距離,卻不旁觀,相反,對於潮流的來路和去向始終懷著深深的關切,關注著自己流域的每一片樂土,同時也警惕著瞭望前方的地平線,注視著每一次暗潮的走向,用她的蜿蜒之軀淡然從容地維持河流的平衡,冷靜超脫地面對無限的未知,用敬畏生命的深度涵養著流域裡的每一位子民。呼蘭河,一個執著的跋涉者,一個虔誠的守望者。

  奔流向前的呼蘭河水因為明了自己只是恆河沙粒滄海一粟,日積月累侵染著節操鞭撻自己向著生命中盛大的遇合前行。我像一個陌生客始終無法變為其中的一滴水、一粒沙,跟隨她們一起歡唱,可一旦沈入呼蘭河的靜默與脈動,即為她纏裹,溫柔的聆聽無言的記憶與歡騰,此時此刻,我不知道是呼蘭河在傾聽我,還是我在感悟自己的母親河。


編輯:張桂娟

綏化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