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要聞 省內要聞 本地要聞 精彩點擊 專題新聞 通知公告 猛?象詩刊 日報數字報 晚報數字報 綏化晚報新媒體
經濟新聞 綜合新聞 視頻新聞 市場監管 黑土副刊 日報頭條號 小記者風采 日報公眾號 晚報公眾號 綏化直播
  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綏化新聞網  >  黑土副刊

虎年賞『虎』聯

來源:綏化日報 2022-01-28 字體:

張雨義
 

  2022年是我國傳統的農歷壬寅年,俗稱虎年。在我國的聯海中,有不少嵌有『虎』字的佳聯妙對。虎年品賞虎聯,別有一番情趣。

  元代戲曲家關漢卿的一句曲詞,恰是一副七言虎聯:『畫虎畫皮難畫骨;知人知面不知心。』畫虎、畫皮已經很難了,但與畫骨相比,畫骨更難;知人、知面容易,但知心則需要長期相處,這是很難的。上聯用畫虎打比方,又比喻下聯,兩句互相映發,說明知心之不易。

  萬裡長城西端終點嘉峪關上有一副虎聯:『二崤虎口誇天險;九折羊腸確地雄。』聯中有兩處借比。『二崤』,指河南洛寧縣的東崤、西崤,二崤間有谷道可通,但十分艱險,在此借比嘉峪關;『九折』,指四川滎經縣境內的九折阪,山路險阻回曲,須九折纔能盤旋而至,以此借比嘉峪關山路。聯語運用兩處借比,評贊嘉峪關的險峻之勢。

  還有一副嵌『虎』又嵌『龍』字的春聯:『華夏虎年虎添翼;神州龍誕龍騰空。』兩嵌『虎』字,兩嵌『龍』字,出手不凡,華夏對神州,虎年對龍誕,虎添翼對龍騰空,對仗工整,有著獨特的精神氣韻和藝術魅力。尤其是一個『添』字,一個『騰』字,點化了改革開放的內在爆發力,聯語洋溢著盛世的勃勃生機和生活激情。

  明代作家邱浚,幼年在學堂讀書時,一次教室裡漏雨,邱浚搶佔了個乾座位,一個顯貴的兒子讓他騰開,兩人互不相讓,顯貴之子哭著回家告狀,其父怒氣衝衝地找到邱浚,訓斥道:『誰謂犬能欺得虎?』邱浚鄙視地一笑,從容答道:『焉知魚不化為龍!』顯貴見這孩子出口不凡,也聽說是個神童,怕將來得勢會找他的麻煩,只得作罷。

  還有一副對聯雲:『水月觀魚躍兔走;山海關虎嘯龍吟。』『水月觀』,四川武勝縣的一座道觀;山海關在河北秦皇島市境內,是萬裡長城東端起點。聯語作者不詳,據說上聯是武勝縣的一個秀纔得句,下聯是路經式勝的一個河北客商對句。上聯取『魚躍於水,兔走於月』之意,下聯取『虎嘯於山,龍吟於海』之意。聯語上下相對,自然天成,可謂珠聯璧合。

  相傳,明代翰林楊士雲不願做官,回到家鄉隱居。後來朝廷派欽差勸他回京,欽差問他隱居究意圖什麼?他寫了一副對聯。飲差看後以為楊士雲每天吃山珍海味,便讓端上來享用。誰知楊士雲端上來的是一碗夾包谷面的米飯,一碗海菜螺螄湯,欽差十分尷尬,只得勉強下咽。聯語雲:『日吞夾金絞銀飯;夜飲龍須虎眼湯。』

  明朝開國元勛劉基有一副著名的對聯:『虎狼墜井,仁者見之而不憐;枳棘當道,行者過之而必詰。』枳和棘均為多刺的樹木,詰是責問。這副對聯的意思是,虎狼掉進井裡,仁義者看見了而不憐憫;枳棘擋在路上,走路人經過而必然責罵。意謂虎狼與擋道的枳棘同樣令人憤恨。

  『韓擒虎,高攀龍。』這是清代江蘇吳縣文人葉廷琯撰寫的一副姓名對,雖屬即情游戲之作,而含意別有旨趣。『韓擒虎』(538—582),隋朝大將,河南東垣(今河南新安)人,能武善戰,頗有膽略。『高攀龍』(1562—1626),明朝官吏,江蘇無錫人,官左都御史,因反對魏忠賢被革職。後遭閹黨誣害,投水而死。此聯以文臣對武將,既可謂工,亦可謂巧。『韓』『高』姓氏,名詞。『擒』『攀』動詞,『虎』『龍』動物名詞。名詞對名詞,動詞對動詞,亦可謂工巧。而聯外意趣之巧則是這副姓名對的藝術特色。韓、高二人是古代的賢能之士,作者以二人的姓名屬對,不僅是對衛國立功的武將和敢於進諫的文臣表達頌揚之意,也隱含一種敢下深山擒虎、敢上高天攀龍的豪邁志向。聯外之旨趣,盡在『擒』『攀』二字中,讀來耐人尋味。

  還有一副硯臺專賣店的門聯:『鵒眼原為天府石;虎頭傳是上方珍。』宋人劉克莊《獲硯》有詩句『鴿眼青圓宛似生』,鵒眼就是八哥鳥眼,取其眼睛最圓的意思,喻硯臺制作之精細。虎頭硯是最有名的端硯,故稱『上方珍』。現如今大家普遍使用電腦打字,文房四寶之一的硯臺則被視為古玩或擺設了。

  而下一聯則以『狐』『虎』諧音作對比表現了『狐』出沒詭異的個性和『虎』不可多見的特點,體現出一種執著追求的精神:『撥開迷霧窺狐影;踏碎寒冰覓虎跡。』


編輯:韓敏

綏化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