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寶淑
千百年來,元宵節曾被無數多愁善感的文人墨客們低吟淺唱,留下了大量膾炙人口的名篇佳句。它們各具特色,各領風騷。
『千門開鎖萬燈明,正月中旬動地京。三百內人連袖舞,一進天上著詞聲』。唐代詩人張祜的這首《正月十五夜燈》描寫的是長安城元宵夜萬民歡騰的景象,百姓們家家出門,萬人空巷;宮殿內萬燈齊明,歌舞翩翩;美妙的歌聲直入雲霄,傳到天上。街上游玩的人們盡情而來、盡興而歸。詩人以形象誇張的文筆,繪聲繪色地描畫出了長安城宮廷內外元宵節日的盛況,使上元燈節成為了最富有詩情畫意的時刻。
據《大唐新語》記載,武則天在位時,每年這天晚上,京都洛陽都要大放煙花,夜間不戒嚴。豪門貴族,車馬喧嘩;市井之民,歡歌笑語;十裡長街,人山人海。通宵都在熱鬧的氣氛中度過。數百文人賦詩記其盛景,其中以殿中侍御史崔液的詩為絕唱:『玉漏銀壺且莫催,鐵關金鎖徹明開。誰家見月能閑坐?何處聞燈不看來?』。這首《上元夜》,淋漓盡致的寫出了元宵節的繁華景象,人們漫步街頭,觀燈賞月,好一派車如流水馬如龍的壯觀場面。給人以無限回味的餘地,意味深長。
還有詩人蘇味道『火樹銀花合,星橋鐵鎖開』;張蕭遠『十萬人家火燭光,門門開處見紅妝』。
元宵節除了贊美賞月觀燈,最浪漫的莫過於南宋豪放派詞人辛棄疾的《青玉案·元夕》,被後人稱為『扛鼎之作』:『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寶馬雕車香滿路。鳳簫聲動,玉壺光轉,一夜魚龍舞。蛾兒雪柳黃金縷。笑語盈盈暗香去。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在游人密集的花燈下,與意中人不經意間的相遇,是多麼浪漫又幸福的事啊。此前遍步茫茫人海,尋遍芳蹤卻無著落,驀然一轉身,卻發現原來真愛就在此處。
愛情從來就是一個亙古不變的話題,在元宵佳節更是有著濃墨重彩的一筆:北宋歐陽修詞:『去年元夜時,花市燈如晝。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今年元夜時,月與燈依舊。不見去年人,淚濕春衫袖。』這首相思詞,寫去年元宵之夜,繁華熱鬧,戀人在月光柳影下兩情相依、情話綿綿;如今月色依舊,卻物是人非,佳人難覓,卻依然對昔日戀人一往情深,情調哀婉動人。兩幅元夜圖景,展現出了相同節日裡的不同情思。
『銀燭影中明月下,相逢俱是踏燈人』。正月十五夜,行走於唐詩宋詞之間,感受舊時光裡古人歡度元宵佳節的美好情懷,沈醉在裊裊餘韻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