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要聞 省內要聞 本地要聞 精彩點擊 專題新聞 通知公告 猛?象詩刊 日報數字報 晚報數字報 綏化晚報新媒體
經濟新聞 綜合新聞 視頻新聞 市場監管 黑土副刊 日報頭條號 小記者風采 日報公眾號 晚報公眾號 綏化直播
  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綏化新聞網  >  黑土副刊

挖『大腦崩』是春天的開幕式

來源:綏化日報 2024-05-07 字體:

趙曉艷
 

  殘雪融化,大地得到滋潤逐漸蘇醒。暖陽一曬,泥土酥軟散落。空中散發著泥土的氣息和大糞的味道。是的,春耕之前人們趕著牲口車給大田送糞,以增加肥力。

  孩子們在上學的路上,眼睛就會不自主瞄向兩側的大地。老人們說:『小孩兒眼睛尖,能看見紅綠色的新芽。』他們說得新芽是「大腦崩」,又叫「小頭蒜」,是春天裡的一種野菜。這些暗紅、暗綠或者嫩黃的新芽,剛冒頭的時候非常細小,頭頂著彎彎曲曲的乾草尖兒,藏在灰褐色的枯草下面,不容易被發現。而它們的下半身卻是另一番景象,雪白的腦袋圓滾滾,活脫脫的『侏儒蒜』。也有小一點兒,形狀像水滴,也是雪白的,洗完像婚紗一樣純潔。

  清明時節沒有太多農活,女人們閑不住,她們用圍巾把頭裹得嚴嚴實實,左胳膊跨個筐,右手拎著鎬頭,彎腰在田埂上尋找;也有左手拎一只土籃子,右肩上抗著鐵鍬,在大地裡探頭搜索的。初春的第一口野菜,非『大腦崩』莫屬。它有蒜頭的辛辣和小蔥的清香,是春天的下飯菜。

  夕陽掛在柳樹梢,微風吹拂著柔軟的枝條,這是孩子們最快樂的時光。書包往炕上一撇,褲兜裡揣個塑料袋,窗沿下隨便撈一把什麼工具,撒腿就奔向大地,在圓錐形的糞堆中穿梭。一直到天色暗淡,看不清顏色為止,纔懶洋洋地回家。

  大人們挖『大腦崩』是為了吃,蘸醬吃、炒雞蛋、炒土豆片、做湯,都很好吃。它的作用等同於蒜,也等同於蔥,或者等同於它們的合體,它甚至超越了調料,自己就是一道主菜。最難忘的就是鄰居家的韭菜盒子,不是韭菜餡兒的,是『大腦崩』酸菜餡兒的,用黃色的玉米面兒包著,如果管飽,應該能吃下20個。開胃的酸菜和甜辣『大腦崩』,混合成餡兒,外包玉米面,在油鍋中煎炸,外表酥脆,裡面軟糯,是鄰居巧手做出的美食,也是春天的饋贈。

  孩子們挖『大腦崩』就是為了玩兒。有時候都不帶工具,在路邊撿一根棍子,在地裡一頓亂挖,由於掌握不好力量和方向,把雪白的腦袋摳得稀碎。不過塑料袋裡還會是沈甸甸的。房東太奶奶80多歲了,回家把這些戰利品送給她,她樂得合不攏嘴。幾天之後,太奶奶勸我別挖了,她吃不動了。孩子們還是照挖不誤,吃是次要的。玩兒是重要的。屋旁那塊地被挖得坑坑窪窪的。挖完回家收拾也是件好玩兒的事,摘掉乾巴的葉子,挑出雜草,甩掉泥土,講究一點的人家會掐掉須子,在清水中多翻滾幾遍,撈出來各個晶瑩剔透。一直到種地,這項活動纔能完全結束。

  挖『大腦崩』為什麼這麼吸引孩子們,我想是這樣的。找的過程相當於尋寶,挖的過程相當於開盲盒,裝進袋子裡沈甸甸,滿滿的成就感,回家收拾的過程相當於斷捨離,所以受到孩子們的鍾愛。不知道其他孩子是不是這樣想的。

  挖『大腦崩』是春天的開幕式,拉開了春天的序幕,大人們用務實和美食迎接春天,孩子們用游戲擁抱自然,看似枯燥,實則樂趣無窮。背靠空靈的藍天,面朝敦實的大地,手握著稱手的『兵器』,這畫面是記憶中的一抹彩虹,是抵御人生風雨的底氣和力量。


編輯:韓敏

綏化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