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要聞 省內要聞 本地要聞 精彩點擊 專題新聞 通知公告 猛?象詩刊 日報數字報 晚報數字報 綏化晚報新媒體
經濟新聞 綜合新聞 視頻新聞 市場監管 黑土副刊 日報頭條號 小記者風采 日報公眾號 晚報公眾號 綏化直播
  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綏化新聞網  >  黑土副刊

古村落的底蘊

來源:綏化日報 2024-05-07 字體:

唐國友
 

  平福蘆村,是我難以忘懷的故鄉,小村不大只有百十戶人家。何時建村我說不清楚,就連百歲的爺爺在世時也說不明白,傳說在千年之前,黃河泛濫發大水,把逃難百姓衝到這裡,鄉親聚集一起建屋耕地,在綠滿山原白滿川的時節,我來到了這個古村落。

  迎面吹來的風,撫摸著我的臉頰,幾縷溫潤,幾絲涼爽,頓感故鄉的親切。再看各家各戶的庭院,似乎少了菜地,多是花園瓜棚,綠意盎然的枝條在春風中搖曳,鮮亮得像天上飄過的朵朵彩雲。

  早年熟稔的灰牆黛瓦,閣樓扇門似乎少了些,代替的是嶄新的樓房,門窗都是?亮的彩鋼。再細看院落中既擺著高大威武的新式農機,也有犁杖、刨鎬等舊式農具。現代和古時的年代混雜在一起,既代表了鄉村的味道,也構成了獨特的氣息,這些古老農具同世代農人的辛勞和簡單連在一起,而且是年復一年的重復。村落在人們的印象中是一個破敗、封閉、狹隘的概念,其實它隱藏著令人傾心的山水之美,人情之美,風土之美,只不過村落的歷史被銷蝕的歲月,掩蓋了其中的艱辛和苦楚,隱藏了寬厚和悲憫。人們刻意留存老井、舊屋、石磨、祠堂,這是一個富有深意的舉動,看起來村落中的舊物無聲無息,其實它如影隨形地黏附在人們身上,與人緘默對話。因為村落承載了人類生活的軌跡,靜默地昭示著建築格局、勞動場景、鄉土故事、飲食風味、節慶風俗,所有這些看似細微瑣屑,但都在這微小中包含了朴素的生活,蘊含著和善的意味。關鍵在於人們要開掘整合,觸物及思。

  村落帶有簡單、粗糙、野性、朴素的特質,但又有著強大的親和力,因為它是由家族、親族和其他家庭結合凝聚而成的共同體,家戶的不足要以賴村落來彌補,由此形成家戶對村落的依托。正是這種親和力,傳遞出鄉村生活的精微奧義和心靈滋養。當然這不是對懷舊的哀歌,而是對未來的展望,在純朴的村落裡發現未泯的古道人情,從而構建出奇思妙想的新村落。


編輯:韓敏

綏化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