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要聞 省內要聞 本地要聞 精彩點擊 專題新聞 通知公告 猛?象詩刊 日報數字報 晚報數字報 綏化晚報新媒體
經濟新聞 綜合新聞 視頻新聞 市場監管 黑土副刊 日報頭條號 小記者風采 日報公眾號 晚報公眾號 綏化直播
  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綏化新聞網  >  黑土副刊

勞動之美

來源:綏化日報 2024-05-06 字體:

劉強
 

  勞動是人類共同的主題,熱愛勞動更是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基因和傳統美德。回望歷史,無數勞動者以積極的勞動姿態、卓越的勞動創新、豐富的勞動創造、果敢的勞動擔當和無私的勞動奉獻,匯聚成推動時代前進的強大精神動力,托舉起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夢想。

  世界上最完美的東西,都是勞動創造出來的。魯迅先生曾說:『偉大的成績與辛苦勞動成正比的,有一分勞動就有一分收獲,日積月累,從少到多,奇跡就能夠創造出來的。』

  勞動之美,在中華民族浩如煙海的詩詞中比比皆是。《吳越春秋》中的《彈歌》應是最早記錄勞動的詩歌:『斷竹,續竹,飛土,逐?。』僅僅八個字,生動地寫出了我國遠古漁獵時代勞動人民的狩獵場面。先秦的《擊壤歌》中說:『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鑿井而飲,耕田而食。』描繪了古代勞動人民早出晚歸的勞作場面。我尤喜歡南宋詩人范成大筆下的勞動之美:『新築場泥鏡面平,家家打稻趁霜晴。笑歌聲裡輕雷動,一夜連枷響到明。』這首詩不僅寫出了農人通宵打谷的繁忙景象,也深切地感受農人收獲秋谷的喜悅心情。這種勞動的場景,在我童年裡依然可見,面對豐收,長輩們好像有使不完的勁。

  勞動之美,是歌曲裡最美妙的音符。那些背起大江的纖夫,他們吼出的一聲聲逆水行舟的船工號子,不斷熔鑄著江河兩岸人民堅強不屈的靈魂。他們雙腳踩痛多少歲月,拖負著朝生暮死的命運穿越一次又一次的風浪、狂潮、雷電。你聽那砸向地面的夯歌,多麼鏗鏘有力,在歌聲裡築牢幸福的根基。《南泥灣》《咱們工人有力量》《石油工人之歌》等耳熟能詳的歌曲,聽起來依然讓人熱血沸騰。流傳於民間的民歌小調,多以婉轉悠揚的音律傳遞著勞動之樂、勞動之美。

  勞動之美,體現於工匠精神。工匠精神代表著一個時代的氣質,與堅定、踏實、精益求精相連。青春的光輝、理想的鑰匙、生命的意義,乃至人類的生存、發展,全包含在勞動這兩個字之中。共和國勛章獲得者、中國工程院院士袁隆平在一次被采訪中平淡地說:『盡管天上有一顆以我的名字命名的行星,地上到處有我的畫像,名字也經常出現在各種媒體上,但我絕對沒有高處不勝寒的感覺。因為我知道我的一點成績來自土地上的勞動。』勞動,是一種光芒,溫暖世界,照亮未來。

  勞動之美,美在創造,美在創新。勞動創造幸福,平凡鑄就偉大,勞動是最美麗的時代主旋律。那些為生活打拼、為國家奮斗、為社會奉獻的勞動者背影,無疑是人世間最美的風景。


編輯:韓敏

綏化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