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林
袁老師是我的大學老師,教我們外國文學,畢業後經常想起他,還有我們的十年之約。
第一次上他的課,直覺這個老師與眾不同,講話乾淨利索,沒有一點拖沓,語速很快,但字字清晰,擲地有聲,能做到他這樣的老師,當時並不多。
仔細觀察,發現袁老師每次來上課帶的不是課本,而是幾頁手寫講義,上課時,卻很少看講義。我很好奇講義上的內容,課間跑上講臺翻看,內容和上課所講基本一致,只是旁邊的批注欄補充了很多紅色字體,有關於內容出處的,有資料更正的。我到現在還記得其中一句:『此處3月21日課上已提及,略講。』我對他又多了一些敬意,一改往日的萎靡不振,認真聽課,按時做筆記。
聽著聽著,更被他淵博的學識所折服,那一個個外國作家的名字在他嘴裡說得那麼順口,好像都是他的老朋友,講到作品更是金句迭出,讓人深思。他講羅曼羅蘭的《約翰克裡斯朵夫》:『給肉體加上堅硬的精神內核,生命纔能綻放出耀眼的光芒,否則,匱乏無力,軟弱無依。』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罪與罰》:『我們是否有權利剝奪一些惡人的生命,惡的背後是很多你料想不到的悲劇,善的背後也不全是真的善良。』他講法國的薩特,說到選擇:『人生就是許許多多的選擇,選擇什麼樣的生活是我們要思考的首要問題,選擇大於努力。』
這些都是我以前未曾聽到過的,他的形象在我眼中愈加高大起來,甚至有點崇拜,我把他上課講的每一句話都記了下來,學期臨近結束,竟成厚厚的一本。有一次下課,我請他在我的筆記本上寫幾句箴言,還表達了對他的敬佩之意,看了我的筆記,他很是感動,謙虛地說自己只是多讀了幾本書而已,沒什麼值得尊敬的。從那以後,我經常向他請教問題,他囑咐我一定要多讀書,以後纔會走得更遠。
畢業晚宴上,我給袁老師敬酒,眼裡盡是不捨:『袁老師,如果一直跟著你學習,那該多幸福。』沒想到袁老師說:『好啊,等我考博士,你來上我的研究生,十年之內,應該能實現。』我以為他是為了緩解我的難過纔說的安慰之辭,嘴上答應著,並沒有放在心上。
29歲那年,我在同學那裡了解到袁老師已經考取南京大學博士。佩服之餘,我想起了畢業晚宴上的十年之約,慚愧極了,結婚之後忙於很多生活瑣事,哪裡靜得下心來看書。我撥通了他的電話,說了我的近況,感到很不好意思,袁老師鼓勵我:『無論選擇哪一種學習方式,不停止讀書就好,只要讀書,就會有收獲。』
雖然沒有兌現和他的十年之約,但從那以後,我試著從繁雜的生活中尋找學習的空隙,一有空便埋頭讀書,後來開始寫作。現在只要一有懈怠,我都會想到袁老師和那次十年之約,想起他的說到做到,希望自己和他一樣,活到老學到老,在讀書的道路上越走越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