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婷
日前,到郊區游玩,發現在一塊山石的縫隙間,生長著一棵纖細的小草。她的頑強生命力,頓時讓我肅然起敬。
我知道,石縫裡缺少泥土,缺少水分,也缺少養分,然而,她卻活出了自我,活出了滋味,活出了精彩,活出了生命的樣子。凝視著這棵弱不禁風的小草,我看到:她毛茸茸的穗頭已經結出了果實,也可以說實現了生命的輪回。當人們以仰視、贊賞的目光來欣賞她時,可有誰知道在她的一生中,經歷了幾多風吹雨打,幾多貧困折磨,又有幾多天災人禍呢?
小草在陽光下搖曳,我的思緒隨游雲伸展。小草以生命的姿態向人們昭示著一個深刻的道理。她的一生注定了是悲催的代表,為迎來生命的第一縷陽光,她必須要頂著破土而出的壓力。她從那一刻起,唯有經歷著風雨的洗禮,纔會見到彩虹;忍受著風霜的肆虐,纔能走向美好的成熟。我想,她不管面對多少挫折,懷揣心向陽光的主見卻不曾改變。正因如此,外界環境改變不了小草的夢想,她卻以不可撼動的恆力改變著內心世界。從她的身上,我明白了做人的道理。
人所共知,雖說小草身世卑微,卻承載著生命的重量,折射著世界的絢麗,詮釋著大自然適者生存的真諦。記得有一位叫作『姜淑梅』的老人,老天的不公,致使命運多舛,一生坎坷奔波。60歲纔開始識字,75歲嘗試寫作,如今80多歲的她已經出版了5本著作。她多麼像普希金說的那樣:『懮郁的日子需要鎮靜,相信吧,快樂的日子將會來臨。』她的身上不是正好體現出小草的精神嗎?
從小草的身上,我竟訝然發現了自己的影子,18歲步入社會,歷經打工、經商、開店、辦企業,睡過工地、受過白眼、遭遇過貧瘠,終於實現了自己的人生價值。明媚的陽光裡,與其相視對話,感覺到特別親切,大有他鄉遇故知的親切意味。敬畏小草,樂觀積極的態度,看似平凡、渺小,卻有著堅韌不拔的生命力;形象雖然並不美麗,卻具有他人不具備的旺盛生命力;這一切都是來自對生活的渴望力量。她,不管閃電雷擊,不管狂風驟雨,不管嚴寒酷暑,都毫不畏懼。這一切都是信念的能量,小草渴望生命,渴望生存,於是在一次次跌倒中,又站了起來。
山風輕拂間,輕松愉快的旋律在耳畔響起,《我是一棵小草》的告白,令我綣繾不止。『沒有花香,沒有樹高,我是一棵無人知道的小草.從不寂寞從不煩惱,你看我的伙伴遍及天涯海角……』忽而,我記起了清末田園詩人張鐵庵先生的《荷花》詩句:『知她終有朝天日,花到開時自出頭』。音韻裡,豈不是眼前小草的真實寫照嗎?
離去時,我向這棵承載著生命重量的小草行了一個注目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