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要聞 省內要聞 本地要聞 精彩點擊 專題新聞 通知公告 猛?象詩刊 日報數字報 晚報數字報 綏化晚報新媒體
經濟新聞 綜合新聞 視頻新聞 市場監管 黑土副刊 日報頭條號 小記者風采 日報公眾號 晚報公眾號 綏化直播
  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綏化新聞網  >  猛?象詩刊

真正的詩歌應該是『輕逸』的

來源:綏化晚報 2023-07-21 字體:

陳超
 

  普遍認為,詩是青年人的藝術。但真正的好詩,必能經得起成年人分享。有種見解有道理:『中國新詩,沒有培養起成熟的成年詩歌文化。』成年人的詩歌,是有意探尋生命真相的人之間非常誠懇的交流。中國的詩人跟著青少年的趣味走,青少年則跟著流行時尚走,約等於說青少年膜拜流行時尚,詩人則膜拜青少年。

  青少年需要的是抒情、刺激、反叛,需要身體的發泄,這也使得詩人對語言、文體理解淺薄。

  青少年的趣味使得詩歌寫起來比較輕松了。但『輕』,變成了一種草率的『輕』,而不是鄭重的『輕』。真正的詩歌應該是『輕逸』的,不一定要沈重、艱澀,鄭重的『輕』纔會帶來藝術意義上的輕逸,草率的『輕』帶來的常常是輕浮。

  卡爾維諾說得好:詩要寫得像鳥一樣輕,但不要像鳥的羽毛一樣輕。

詩歌語言

  語言在為某物命名之後,年深日久,它的光華和力量也會日漸磨損,使原初的、充滿活力的發現,變成公共流通的類聚化的指稱工具。

  比如,今天我們說『鵝毛』與『大雪』的象喻關系,我們抓住的不再是有命名力的『存在』,而只是接受了『雪很大』這一個氣象學事實。再如,當我們說『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時,我們也不會領受到此言在原初命名時蘊涵的天人同根的、深厚的彼此呼應關系,而只是將之簡化為『人應自勉』這一陳舊教條。至於隨便想起的『人老珠黃』『一帆風順』『馬革裹屍』『五體投地』『引而不發』『運斤成風』,如此等等,這些曾經創造性地照亮過『存在』的詩意的語詞,如今都已衰落為惰性的符碼了。

正是有感於語言積垢的遮蔽,海德格爾纔對詩歌語言進行了高度的評價:『詩絕非是把語言當作在手邊的原始材料來運用,毋寧說,正是詩首先使語言成為可能。詩是歷史的人的原初語言,所以應該這樣顛倒一下:語言的本質必得通過詩的本質來理解。』『詩意讓敞亮發生,並且以這種方式使存在物發光和鳴響……我們必須學會傾聽詩人的言說』(《詩·語言·思》)。

  陳超(1958?2014),生前為河北師范大學文學院教授、博導,河北省作家協會副主席。著有詩集《熱愛,是的》《陳超詩歌快遞:夜烤煙草》《陳超短詩選》、詩學專著《生命詩學論稿》《打開詩的漂流瓶——現代詩研究論集》《中國先鋒詩歌論》《游蕩者說——論詩與思》《辯難與沈默:當代詩論三重奏》等。曾獲莊重文文學獎、第三屆魯迅文學獎、《詩刊》2014理論批評年會特別獎。


編輯:張桂娟

綏化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