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人語 / 李犁 姜超

曾鵬程的詩看似是白描,實則內含多層場景和指向,就像鏡頭的疊加和轉換——他是在解構事物,從整體中區別出差異,再從碎片中找到一致的和鳴。顯然他是從現象學的直觀即理性直覺入手,一是在事物的對峙中見出萬物都依循的道,比如野蟬的叫聲與母親把油倒進鍋裡,發出的『滋』的各自隱喻與共同之思;二是以思切進事物,將其遞進式拆開,從中找出存在之存在並將其運轉的核芯,比如《露營之夜》中九個人看似在分解整體,但缺失之一鏈條就散落了。這是以解構的方式在重新結構,以感性的表達呈現理性之思。 ——李犁
一切都在一切中,詩歌表現的情緒都是人類獨有的。曾鵬程的詩作願意呈現『發瘋的煩惱』,那些詩作似有辯術,認真地以理性來反理性。人生難免陷於某種情緒的循環,歌詞常求一泄無餘,而高明的詩人一再延宕心中所想,通過知覺重組達到意出塵外的別致之美。《煙囪》一詩獨具匠心而反切入理,別有一番風神格調。面對尋常之物,曾鵬程不著急馬上呈現輕巧易得的詩意,而是巧妙增加感受的難度,以事緩則圓的時延,喚回人對生活的感受。
藏與露往往牽涉物體間的相互遮掩關系,這組詩歌湧動著對純機械主義顯現的倒錯。欲擒故縱的『藏』,與暢快淋漓的『露』相得益彰。 ——姜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