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要聞 省內要聞 本地要聞 精彩點擊 專題新聞 通知公告 猛?象詩刊 日報數字報 晚報數字報 綏化晚報新媒體
經濟新聞 綜合新聞 視頻新聞 市場監管 黑土副刊 日報頭條號 小記者風采 日報公眾號 晚報公眾號 綏化直播
  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綏化新聞網  >  黑土副刊

書香

來源:綏化日報 2021-11-02 字體:

書香

——留齋翻書記之二

楊川慶

  在微信朋友圈,我曾寫道:『假如沒有董寧文,中國的讀書界會寂寞許多。』有了董寧文,便有了以一己之力編了20餘年、朴素純淨而溢滿書香的刊物《開卷》;有了董寧文,便有了百餘種佳作迭出而書香撲鼻的圖書『開卷文叢』『開卷書坊』;有了董寧文,便有了裝幀別致、設計精美、榮獲『中國最美的書』美譽的枕邊讀物……燈下,翻讀董寧文的書話集《寫在開卷邊上》,靜心嗅聞書香,愈發覺得自己寫得不虛。

  《寫在開卷邊上》,文匯出版社2020年8月出版。此書收文30餘篇,皆與書人書事有關,作者自謂是20年間,『在編刊、編書之餘寫下的這樣一些零星的文字,雖不足道,但從中卻可看出一本民間讀書刊物20年間的風雨歷程以及期間的點點滴滴。』這些文字雖是『零星』,卻不是『不足道』,實是20年間中國讀書生活豐富、生動的腳注。

  說來慚愧,初識《開卷》,已是2009年。彼時,詩人張小波的鳳凰聯動出版公司與江蘇人民出版社舉辦了一次創作筆會,邀請國內的一些作家參加,我因為出版了幾部長篇小說,亦在被邀請之列。筆會的報到處在南京鳳凰臺飯店,入住後,我在飯店大堂的報刊架上,看到了自取閱讀的幾期《開卷》。翻閱篇幅單薄的刊物,裡面的內容讓我驚喜:作者均是資深名家,或是不資深、卻有文化底蘊的讀書人;文章長短不一,皆朴實老到,雋永耐讀。自此,我關注起這本在市面上看不到的刊物,也買了一些『開卷文叢』『開卷書坊』中的書,如鍾叔河的《偶然集》《左右左》、谷林的《淡墨痕》、范用的《泥土腳印》、流沙河的《書魚知小》、止庵的《雨腳集》等和董寧文編的《我的書房》《我的書緣》《我的筆名》《我的閑章》。經友人、藏書家彭國梁介紹與董寧文相識後,《開卷》成了我的必讀刊物,且從中受益良多。在《寫在開卷邊上》一書中,董寧文記述了編輯《開卷》的難忘往事。《開卷》創辦15年時,他寫了一篇《<開卷>十五歲,翩翩少年矣》,記下的作者名字就蔚為大觀:『《開卷》匯聚了國內數百位學術界、文學界、藝術界、出版界的知名專家、學者為刊物寫稿,其中還因一百多位德高望重的文化老人的加盟而彰顯《開卷》所特有的品質與品位,這些老人中既有王元化、流沙河、朱正、錢伯城、何滿子、吳小如、黃裳、鯤西等學者,也有范用、王世襄、鍾叔河、黃宗江、黃永玉等出版家、劇作家、畫家,還有楊憲益、楊絳、綠原、屠岸、李文俊等翻譯家以及谷林、朱鍵等文壇隱士。中堅則有董橋、陳子善、揚之水、止庵、王稼句、薛冰、徐雁、謝泳、伍立楊、龔明德、張放、徐魯、唐吟方、張瑞田、許宏泉等數十位作者,還有嚴曉星、眉睫、朱航滿、陸蓓容等青年纔俊。』如此眾多的有識之士為《開卷》撰稿,可以想見董寧文付出了多少心血和精力。一本辦了20年的刊物《開卷》,半部20年的中國閱讀史,如此形容,可能誇張了一些,也並不為過。

  圍繞《開卷》出版的系列叢書,留下許多珍存。董寧文在『開卷文叢』『開卷書坊』中收入的一些著作,如范用、周退密、谷林等人的作品,是搶救似的文化行動,這樣的善舉令人感念。谷林在《淡墨痕》的《書前自記》中寫道:『寧文同志編「文叢」,約我入盟,十分感幸:一則年來累承舊友新知疊賜著譯,借此可以有一卷小書聊充投報;二則平素零星剪存嘗供各處報刊補白的拙作,能集印成冊,亦便自己查找。』呂劍在《雙劍集》的《序》中寫道:『南京寧文兄惠書,邀餘加盟「開卷文叢」,如此盛情,敢不從命!竊有幾部書稿,沈睡屜中久矣,原以為有生之年,難於一見天日,詎料獲此機遇,不亦幸乎?』僅引兩例,便知文化老人出書之經過。董寧文所編之書,既關注內容,亦重視裝幀,他為流沙河編了《晚窗偷讀》一書,流沙河將其中一本簽贈友人,題道:『予所著書惟此裝幀最好害怕不配。』此等言辭出自流沙河之手,足見裝幀設計之美。做了如此多的董寧文,在《蔡玉洗先生以及<開卷>》《問津開卷幾年間》等篇中,真誠地感謝支持編刊的蔡玉洗、王振良等方家,也感謝了眾多的作者與讀者。

  農人種植米香,園丁培育花香,作為文化田園裡的農人和園丁,董寧文與他的書帶給我們書香。


編輯:桑勝東

綏化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