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揚
人生就一張說話的嘴,人活而與人交往,就算是遁跡山野的阮籍之長嘯也可認為是和自然在說話。
話說得好便成了藝術。
說到圓滑會說話,中舉後的范進不落下風。范進中舉後,張鄉紳前來拜會,與范進攀談道:『世先生同在桑梓,一向有失親近。』范進回答:『晚生久仰老先生,只是無緣,不曾拜會。』哪是無緣?分明是無份而已。說白了,中舉前,你級別不夠。好似魯迅筆下的一個典故——有一乞丐,四處告知自己見著了貴人,貴人還和自己說話了。別人很羡慕,貴人說了啥?他答,貴人只說了倆字——『滾開』。哈哈,說話也講個門當戶對。
話說不好就可能招來殺生之禍。
古代昏君的床榻多有一張妖言惑夫之嘴,大吹枕頭風,禍國殃民。依太宗之豁達尚且時時記恨於處處說話不拐彎的魏征。魏征之命,多靠長孫皇後巧舌纔得以保全。魏征之幸是特例,其他直諫者被炮烙,被剖心的不在少數,所以有些話還得好好說。學學鄒忌以自己之妻、妾、客類比齊王之宮婦左右、朝廷之臣、四海它邦的策略以及晏子旁敲側擊,曲徑通幽的說話藝術吧——齊景公特別喜歡鳥,有一次,他得到了一只漂亮的鳥,就派燭鄒專門負責養這只鳥。可是幾天後,這只鳥飛跑了。齊景公氣壞了,要殺燭鄒。晏子板起臉,嚴厲地對被捆綁起來的燭鄒說:『你讓國君為一只鳥就要殺人,這件事如果讓其他諸侯知道了,就都會認為我們的國君只看重鳥而輕視老百姓的性命,從而看不起我們。所以,現在國君要殺你,完全是你罪有應得!』晏子正話反說,把道理講透,令齊景公不得不折服啊!
話說得好也可能殺人於無形。
呂布被抓後,曹操頗為心動,欲留其性命待日後重用,劉備跳出來:『明公,您看呂布是如何侍奉丁建陽和董太師的?』只此一句,便要了呂布小命。烏鴉笑豬黑,自己不覺得。劉備後來借荊州有借無,又何嘗不是五十步笑百步?難怪呂布死前說出『大耳兒劉備最不能相信。』
一個段子說,到朋友家蹭飯。朋友問『吃了嗎?』如何回答?說吃了,有違蹭飯初衷;說沒吃,意圖也忒明顯,讓人如何說得出口?段子說,此時,最好的回答是『不要管我!』朋友好意思讓你看著他大碗喝酒大口吃肉而不管你?看,把說話藝術發揮到極致的,非當今網絡段子手們莫屬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