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要聞 省內要聞 本地要聞 精彩點擊 專題新聞 通知公告 猛?象詩刊 日報數字報 晚報數字報 綏化晚報新媒體
經濟新聞 綜合新聞 視頻新聞 市場監管 黑土副刊 日報頭條號 小記者風采 日報公眾號 晚報公眾號 綏化直播
  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綏化新聞網  >  黑土副刊

詩酒賞菊話重陽

來源:綏化日報 2021-10-18 字體:

李姍姍

  登高望遠,喝酒賞菊花的重陽,自古至今牽動了多少文人墨客滿懷的詩情,或吟詠,或悵惘,或感懷,重陽節,被人們賦予了更多的意義。

  據說,陶淵明辭官賦《歸去來兮辭》之後,躬耕自資,南畝薄收,常苦無酒。根據《宋書·陶潛傳》記載,江州刺史王弘欲與之結交,卻百計而不能夠。農歷九月九日,重陽佳節應時而至,籬邊菊花開得金燦燦,奈無酒何?淵明獨坐花叢良久,不覺采菊盈把,抬頭忽見一白衣由遠及近,原來是王弘遣吏送酒。率真的詩人也不客氣了,即便就酌,大醉而歸。這便是詩人在重陽之日,幾乎都會想起的美麗典故——『白衣送酒』。雖然,陶淵明未曾壯志得酬,卻也因此更為文人所愛,『壯志未酬,風骨猶存』。也許從這個典故開始,重陽節在詩人筆下,就承載了不一樣的情感。

  說起重陽節的詩詞,最有名的要數那首《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了。十七歲的王維獨自一人漂泊在洛陽與長安之間,在重陽節裡不禁想到了家鄉裡的人和事、山和水。在家鄉時的美好回憶,觸發詩人無限的思鄉之情,以致一發不可收拾。『每逢佳節倍思親』,在外越是孤獨,詩人對家鄉親人的思念之情就越強烈。

  李清照的《醉花陰·薄霧濃雲愁永晝》,也是重陽節的知名之作。重陽節,薄霧濃雲,詩人只能孤獨地待在室內思念丈夫,真是百無聊賴,日漸消瘦。相傳李清照將此詞寄給趙明誠後,惹得丈夫比試之心大起,遂三夜未眠,作詞數闋,與妻子的詞雜亂放在一起,讓友人評判。友人品讀良久,單挑出這首《醉花陰》,又單挑出『莫道不銷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這句,作為最經典之詞和句。閨中少婦的愁緒,在李清照的筆下信手拈來,撩撥著人們的心弦。

  『飄零萬裡若為家,一夜西風吹鬢華。只有新詩題甲子,更無故舊對黃花。』文天祥的詩歌《重陽》寫盡了國破家亡,漂泊零落之苦。寫此詩時詩人被元朝囚禁,處於人生的晚境。這個重陽節他更是遠離家鄉,兩鬢斑白,沒有自由。很多親人和朋友都在戰亂中離世,賞菊登高再也沒有機會了。詩人的愛國愁緒躍然紙上,但即使想抒發,此時只能用甲子紀年來寫一首詩歌,因為宋朝滅亡沒有年號了。

  重陽詩詞裡,多數都是表達詩人的愁思,當然也有例外,大氣磅礡的重陽詩詞,當屬毛主席的《采桑子·重陽》。『人生易老天難老,歲歲重陽。今又重陽,戰地黃花分外香。一年一度秋風勁,不似春光。勝似春光,寥廓江天萬裡霜。』而讓人敬佩的是,寫出如此鮮明爽朗、氣度恢弘的詞句,當時主席的處境卻並不怎麼順利:紅四軍第七次代表大會落選,他的游擊戰術被冠以『流寇主義』,身染瘧疾,缺乏科學的醫治……但在他的詞中,卻品讀不到任何的挫敗和失落,而是寄情於這戰場的黃花,恢弘的秋光,為我們展現了一代偉人的氣度和胸襟。

  古往今來的人們用他們的情與思,記錄了不同的重陽節。各人眼中,都有不同的重陽節,率真也好,思鄉也好,纏綿也罷,插茱萸,品菊花酒,重陽節以它獨特的精神文化內涵,成為詩人筆下一個永遠寫不厭、嘆不完的主題。


編輯:桑勝東

綏化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