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要聞 省內要聞 本地要聞 精彩點擊 專題新聞 通知公告 猛?象詩刊 日報數字報 晚報數字報 綏化晚報新媒體
經濟新聞 綜合新聞 視頻新聞 市場監管 黑土副刊 日報頭條號 小記者風采 日報公眾號 晚報公眾號 綏化直播
  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綏化新聞網  >  黑土副刊

縫紉春光

來源:綏化日報 2024-03-14 字體:

易玲
 

  春日遲遲,午後的陽光透過白窗紗照進屋裡來,過濾後的光線十分柔和,我坐在這樣的柔光中手縫一塊桌布,右手反復在空中抻出相似的曲線,針腳在布料上不緊不慢地前行,周圍靜悄悄的,身上暖洋洋的,心裡亮堂堂的。

  我喜歡這樣的春日午後,晴,暖,靜,閑。

  桌布是為一個圓形小幾而縫的,挑選布料,設計樣式,量好尺寸,裁剪圓形,配以花邊,然後穿針引線,慢針細縫。做這一切的時候,時間緩慢流淌,心境平和愉悅,仿佛把春光也縫進了桌布中。

  我的針線活兒是跟外婆學的。大約每個女孩子的記憶裡,都有一個會拿針線的外婆,或者奶奶,或者母親。像大多數精於生活技能的婆婆奶奶一樣,我的外婆也有一雙巧手,閑下來不是在縫衣服就是在做布鞋、納鞋底,去老閨蜜家串門也要揣上未繡完的鞋墊兒,一邊散淡地閑聊,一邊補上幾針。

  喜歡守著做針線活兒的外婆,或者是在春日桃花下,或者是在夏日蟬鳴中,或者是在秋日橘樹旁,或者是在冬日燈影裡,我看著鋼針如何在外婆手裡上下翻飛,搶著幫她把細細的線穿過小小的針眼。我和外婆,一老一小,伴著一個針線笸籮,黃發垂髫,怡然自樂。外婆的針線笸籮裡,有成筒或成團的五顏六色的線,針板上整齊排著大小粗細的針,有布滿凹點形如寬戒指的頂針,還有剪刀、繡花圖樣、繡花繃子、碎布片兒……在我看來,那笸籮就好比是一個百寶箱,除了剪刀,每一樣都夠我把玩好久的;那更是一個魔術箱,外婆就是用它們,變出外公穿的千層底布鞋,變出一件對襟盤扣小褂兒,變出一雙精致的繡花鞋墊兒,變出一只呆萌可愛的小兔子或布老虎。

  舊時的女子都要從小拈針拿線,學做女紅。七夕夜裡,有的地方,女孩們還會用七色線對著月光穿針引線,以此祈巧,那畫面想想就很美。銀針彩線裡,細針密縷裡,藏著女子們閨中的嬌態,藏著她們流逝的青春,也藏著她們婉轉的心事,藏著她們綿長的情意。那情意,起初是閨女對父母的孝心,是姐妹對兄弟的關懷,是少女對情郎的欲說還休;到後來,就是妻子對新婚夫君的柔情蜜意,是巧婦對全家老小的寒暖照顧,是慈母對遠行游子的牽掛不捨……脈脈流年裡,她們將一寸一縷的心事,一朝一夕的惦念,一針一線縫進細密的針腳裡,一衣一履都勝過萬語千言。

  漫長的時光流轉裡,做針線活兒的技巧由女子們一代代傳承了下來。她們用一根針,一絲線,一塊布,一雙素手,一點巧思,一腔柔情,縫補生活的破綻,點綴日子的朴素,乃至繡出精美的圖畫,傳播民族的文化。這是生存的智慧,是勞動的光輝。

  春庭日午,閑拈針線,是一種生活的熱情,一種純粹的情致,一種從容的優雅,一種詩意的放松。這樣的時刻,心情很美,時光很美。

  桌布終於縫好了,鋪一桌春光,煮一壺春茶,慢品細啜,閑翻詩書,幸福就盈滿心田。


編輯:韓敏

綏化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