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瑾
初春的布倫山上,白樺挺拔,紅松高大。山腳下冰封的諾敏河沒有了流淌的喧嘩。天空一輪暖陽,用不朽的光芒呵護這裡的一方水土。這裡就是林城綏棱,一個英雄輩出的地方。
母松林的松濤從遠處傳來,依舊回蕩79年前的激昂和慷慨。
仿佛在呼喚英雄的名字。
光陰似箭,峰巒當碑。解放戰爭彌漫的戰火硝煙中一代中國共產黨人把青春和熱血匯入理想信念的滾滾洪流,演繹了捨身赴義的史詩傳奇,譜寫了氣吞山河的壯麗篇章。
抗戰時期,延河畔經常走來一位美麗聰穎的抗大學員,她就是宋林棣。宋林棣,原名宋波琳。1910年10月出生於山東省魚臺縣谷亭鎮腰爾集村。從少年時代起,宋林棣的求知欲望便十分強烈。她憑著優良的學習成績,考入了山東大學。在山河淪陷的歲月裡,她像很多熱血青年一樣,滿懷救亡圖存的抱負。
1938年10月,宋林棣邁出了革命生涯中重要的一步,奔向聖地延安。經在抗大學習的表哥王傳鼎介紹,宋林棣進入抗大女生班學習。鳳凰山上,延河岸邊,留下了他們奮發努力的身影。延河畔的馬蘭花開開落落,中華民族終於迎來了抗戰的勝利。1945年9月上旬,宋林棣與愛人袁澤民被編入延安乾部團, 9月2日他們從延安東關機場集結出發,歷經8000裡的長途跋涉,於11月15日到達黑龍江省北安,開始創建鞏固的東北根據地。袁澤民和宋林棣被省工委分配到綏棱縣開展工作。袁澤民任縣工委書記、縣大隊政委。宋林棣任民政科長。
當時的斗爭形勢比較復雜,日偽政權結束統治後,綏棱縣國民黨地下黨的組織和共產黨的地下組織都有。偽滿洲國留下的警察、特務、官吏、土豪、劣紳。這些家伙表面裝得老實,但暗地裡都心懷鬼胎,窺測風向。1945年12月,綏棱縣組建了縣大隊,大隊長於蘭閣、副大隊長陳殿有是抗聯的老乾部,政委袁澤民、副政委劉振堯,都是黨從延安派來的老八路。縣隊的500多人,有些人是偽滿時期的警察、國兵、偽官吏和保安隊等一些部門的人員,成份極其復雜,不少人敵視共產黨。暗地裡密謀要奪權政變暴動。
12月25日,天剛黑的時候,綏棱縣小鎮街頭熱鬧起來,有賣大塊糖的小販,也有賣饅頭的攤位,叫賣聲不停。掛著幌子的飯館,飄出誘人的香味。
在十字街附近、秧歌隊正借著燈光跳著秧歌舞,鑼鼓手隨著節拍扭得滿身大汗。光著腦袋跳舞的有工農群眾,也有縣大隊的乾部戰士,還有縣委的負責人,大家沈浸在建立新政權的喜悅之中。
正當秧歌舞跳的最熱鬧的時候,在縣城二道街的一個小黑屋裡,兩根蠟燭照著七張蒼白的臉,這幫家伙密謀晚上進行武裝叛亂。二十三點,綏棱縣城進入了夜的寧靜。一陣陣西北風呼呼刮著,嘶鳴著預告寒流的到來。夜已經很深了,幾個黑影爬上了電線杆子,將通向海倫的電話線割斷了。隨後,一顆信號彈昇騰在冷冷的夜空。縣大隊的二連連長孟憲久領著叛變的一中隊,向縣政府乾部的單人宿捨奔去,單身乾部13人,孟憲國把單身宿捨的乾部全都抓了起來。
二連長孟憲久領著二連叛匪到一連,一連也有幾個叛匪,結果把睡覺的一連又繳了械,他們又去打大隊部。大隊部裡,住有劉振堯政委,公安局長栗本堂和他妻子張樹環、宋林棣也在其中。
匪徒們衝到了大隊部,站崗的人來阻攔,敵人已到了門前。匪徒們吵吵嚷嚷,室內的人都有了警惕。這時,栗本堂、劉振堯等從屋裡向匪徒們射擊,栗本堂一邊射擊一邊往外衝,一到門口就受傷了。
栗本堂的愛人沒有衝出去,又退了回來,機智的宋林棣把縣委的文件往隱蔽的地方藏,結果被叛匪的子彈擊中以身殉國,時年35歲。
血雨腥風,長夜含悲。12月27日,天剛亮,匪徒們又是寫標語,又是起草決議。大街上行人稀稀落落,縣政府,縣大隊門前到處是血跡,一些商店被叛匪們搶劫一空。十點來鍾,匪徒們召集些人,不少群眾被迫來到縣政府大院。
這時,匪徒將栗本堂和宋林棣的衣服剝光示眾,匪徒恐嚇說:『這就是共產黨的下場。』接著他又宣布了由叛匪組成的綏棱縣政府名單。待袁澤民和戰友們打回到綏棱解救時,宋林棣再也看不到愛人深情的眼睛,感受他和懷抱的溫存。
一朵光彩照人的杜鵑花,就這樣凋零在黎明前的黑土地上。血染黑土的青春顏色,也染紅了建立新中國的第一縷曙光。在綏棱烈士陵園紀念碑前,我再次被宋林棣的事跡感染打動,為有這樣的英雄感到驕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