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要聞 省內要聞 本地要聞 精彩點擊 專題新聞 通知公告 猛?象詩刊 日報數字報 晚報數字報 綏化晚報新媒體
經濟新聞 綜合新聞 視頻新聞 市場監管 黑土副刊 日報頭條號 小記者風采 日報公眾號 晚報公眾號 綏化直播
  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綏化新聞網  >  黑土副刊

『植樹模范』蘇東坡

來源:綏化日報 2024-03-11 字體:

聶溪
 

  在我國古代,有很多喜愛植樹的文人雅士。蘇東坡便是其中之一,他非常喜歡植樹,並寫下了許多膾炙人口的植樹詩,堪稱我國古代的『植樹模范』。

  1061年,24歲的蘇東坡被任命為大理評事、簽書鳳翔府判官。據《鳳翔縣志》記載,到任第二年蘇東坡就帶領民眾治理城東的飲鳳池,開渠引城西北的鳳凰泉水注入池內,在池中種植蓮藕,在岸上栽植柳樹,建亭修橋,築樓成閣,並改名為『東湖』。每到夏季,湖內荷葉田田,蓮花怒放,岸上亭臺水榭,垂柳依依。蘇東坡在其《鳳翔八觀》中把東湖作為一景,寫道:『蜿蜒蒼石螭,蟠拏據湖心。倒腹吐流水,奔注為重深。清風蕩微波,渺渺平無音。』蘇東坡東湖植柳帶了個好頭,後來歷任官員、名人雅士多在此栽植柳樹,作詩吟誦,岸邊柳樹成蔭,枝葉婆娑,成為東湖一大景觀。

  1083年,蘇東坡到陽羡(屬江蘇省宜興市)拜訪同科進士邵民瞻,就攜贈海棠一株,並親植於邵宅東苑『天遠堂』邊,人稱『東坡海棠』。在當時能以花樹贈友,並親為友植,實在罕見。從中可以看出蘇東坡愛樹之心和敬友之情。現在這裡已建成『海棠園』。

  1086年,蘇東坡回京任翰林學士知制誥。他的朋友賈訥也將到他的故鄉眉州做官,蘇東坡作詩《送賈訥倅眉》:『老翁山下玉淵回,手植青松三萬栽。父老得書知我在,小軒臨水為君開。試看一一龍蛇活,更聽蕭蕭風雨哀。便與甘棠同不剪,蒼髯白甲待歸來。』『老翁山』即蘇洵與程夫人的墓地所在,蘇東坡的亡妻王弗也葬於此。蘇東坡委托賈訥看顧父母、妻子墳園和問候家鄉父老,對故土的眷戀之情躍然紙上。『手植青松三萬栽』正是20年前安葬亡妻時所栽,『三萬株』雖是虛指,也可見蘇東坡在山上栽植松樹規模之大,松柏青翠滿山崗,表達了他對妻子深深的思念之情,寄托著濃濃的哀思。

  1089年,蘇東坡任杭州太守。次年,蘇東坡疏浚西湖,並築了一條長堤。《宋史·蘇東坡傳》記載:『堤成,植芙蓉、楊柳其上,望之如畫圖,杭人名為「蘇公堤」。』蘇公堤全長近三公裡。堤旁遍種花木,有垂柳、碧桃、海棠、芙蓉、紫藤等四十多個品種。每逢陽春三月,堤上綠柳如煙、紅桃如霧,游人漫步堤上,看曉霧中西湖蘇醒,岸上花紅柳綠,湖山勝景如畫圖般展開,心曠神怡,稱之為『蘇堤春曉』。蘇東坡有詩描寫道:『我在錢塘拓湖淥,大堤士女急昌豐。六橋橫絕天漢上,北山始與南屏通。忽驚二十五萬丈,老葑席卷蒼雲空。』

  1093年9月,蘇東坡任定州太守。他在定州文廟前院親手栽種了兩棵槐樹。這兩棵槐樹東西並立,歷經近千年而不衰,被稱為『東坡雙槐』。春夏時節,枝繁葉茂、濃蔭蔽日,茂密的樹冠直徑都在10米開外,似兩個巨大的綠色傘蓋,陣陣槐花清香時而襲來。《定州志》記載,『東者蔥郁如舞鳳』『西者虯枝如神龍』,因此又叫『龍鳳雙槐』。蘇東坡曾有《槐》詩雲:『憶我初來時,草木向衰歇。高槐雖經秋,晚蟬猶抱葉。淹留未雲幾,離離見疏莢。棲鴉寒不去,哀叫飽啄雪。破巢帶空枝,疏影掛殘月。豈無兩翅羽,伴我此愁絕。』

  1097年,62歲的蘇東坡謫居惠州時,還喜歡種柑桔樹,《春渚絕聞》詩雲:『自笑先生今白發,道旁親種兩株柑』。相傳距他逝世前1個多月,即1101年6月,蘇東坡在常州病情稍輕後,還在住處手植一株紫藤,紫藤在乾隆年間繁花滿樹,老樁橫斜,別有韻致。乾隆榜眼、常州名士洪亮吉有『紫藤花開墨池漲,古色斑斕各相抗』『花開一巷吹古香,紫燕不敢棲雕梁』之句。直到解放初枯株猶存,後因搭建民房遭鏟除。還相傳曾手植香海棠株,康熙間猶存,後為鄰居炊煙染害枯死。

  在蘇東坡的植樹詩中,除了描述植樹的情景外,有的詩還生動闡述了植樹造林對改善生態環境的積極意義。1078年秋天,蘇東坡游西園後寫下了一首《滕縣時同年西園》,詩曰:『西園手所開,珍木束千岑。養此霜雪根,遲被鸞凰吟。池塘得流水,龜魚自浮沈。幽桂日夜長,百花亂青衿。我獨種松柏,守此一寸心。』在蘇東坡看來,植樹不僅可以減少水土流失,能使池塘得到流水,而且還能促進植物生長,能夠使桂樹日夜生長。蘇東坡的這首植樹詩生動地描述了植樹的重要性,說明了植樹造林不僅能綠化家園,美化環境,保持水土,而且還可以造福後人。


編輯:韓敏

綏化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