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要聞 省內要聞 本地要聞 精彩點擊 專題新聞 通知公告 猛?象詩刊 日報數字報 晚報數字報 綏化晚報新媒體
經濟新聞 綜合新聞 視頻新聞 市場監管 黑土副刊 日報頭條號 小記者風采 日報公眾號 晚報公眾號 綏化直播
  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綏化新聞網  >  黑土副刊

浪漫『花朝』

來源:綏化日報 2024-03-14 字體:

林尋壑
 

  『春日遲遲春草綠,野棠開盡飄香玉。』農歷二月春意盎然,草木萌青,人間美景盡收眼底,浪漫的古人選擇在這個時節為百花過生日,稱作『花朝』。

  花朝節,又稱『花神節』『百花節』,始於春秋,盛於大唐,宋朝以後逐漸從文人雅士的宴饗普及到尋常百姓家中。明代《熙朝樂事》一書中明確記載著:『花朝月夕,世俗恆言,二、八兩月為春秋之半,故以二月半為花朝,八月半為月夕。』我國幅員遼闊,南北各地花期早晚不一,雖然花朝節的日期稍有不同,但卻都是郊游賞花的良辰佳節,更是古人撫琴吟詠的絕美主題。

  花朝節是古代的『女兒節』,閨中女子尤愛此日。『吳中四傑』之一的楊基在《浣溪沙·花朝》中描述了女孩們為花朝節游玩所做的准備:『鸞股先尋斗草釵。鳳頭新繡踏青鞋。衣裳宮樣不須裁。雕玉鏤成鸚鵡架,泥金鐫就牡丹牌。明朝相約看花來。』姑娘們試遍羅綺裙,備好新繡鞋,在節日到來前,早早將環佩珠釵、錦衣華服放入鏡奩衣櫥,滿心期待的模樣是否像極了要赴盛宴前的你我?少女情懷總是詩,這一點從古至今都未曾變過。終於盼到花朝日,萬紫千紅披錦繡,『亂花漸欲迷人眼』——白玉蘭芳姿款款,美得決絕而孤勇,棣棠花洋洋灑灑,傾瀉成明黃色的瀑布,紫藤花迎風搖曳,枝枝蔓蔓、纏纏繞繞長進心田,還有風情萬種的紅杏、含情脈脈的桃李……萬物和人們一起盛裝而出為花神祝壽。

  古人認定花草與人的相遇本是一種緣分,故而花朝節衍生出了許多有趣的活動。清代張春華的《滬城歲事衢歌》寫道:『春到花朝染碧叢,枝梢剪彩裊東風。蒸霞五色飛晴塢,畫閣開尊助賞紅。』少女們用各色彩條系在開花的樹上,名為『賞紅』,寓意系住良緣,祈佑一年花好月圓人如意。花朝節還流行『簪花』,『白雪陽春醉後歌,簪花飲酒且婆娑』,古人簪花,既有對美的追求,也有對情的寄托。男子為女人簪花,表達的是鍾情;長輩為後生簪花,傳遞的是寵愛;君王為朝臣簪花,賜予的是信任。在這個充滿詩意的節日裡,文人墨客雅晏對酌,閨秀娘子穿耳祝香,總角孩童撲蝶斗草,白頭翁媼煮茶燃燈,陽光和花樹揉作一團,滿園芳菲開得沸沸揚揚,男女老少笑語喧嘩,正是那一句『人面桃花相映紅』的熱鬧畫面!

  花朝節臨近春分,是民間的歲時八節之一,也是官府重要的『勸農日』。元人楊公遠的《花朝》中提到:『翻憶昔年成感慨,長官出郭劭耕民。』講的就是中國古代以食為天,以農為本,花朝日地方官員會親自下鄉巡視,提醒農民抓緊農時,勤於耕墾。此外,種花養蠶,挑菜曬種等,也多選在此時。『挑菜』,即為采擷野菜,白居易有詩雲,『二月二日新雨晴,草芽菜甲一時生』,這時候的野菜剛剛發芽,口感鮮嫩,引得人們爭相采摘,故而花朝節也有『挑菜節』的叫法。光有菜怎麼夠?百花、百果釀成的花朝酒口感甘甜,是不可多得的春日限定佳釀,別出心裁的花糕、花粥,讓味蕾沈浸在芬芳之中。在花朝節這一天,品嘗一口鮮花野蔬,纔算沒有辜負春光。然而,不論是百花糕,還是鮮花酒,都離不開耕者的雙手,花朝節,從奇妙飄逸的神話出發,最後回歸於中國人至純至真的土地情結。

  近代以來,花朝節盛況不再,但二十四番花信風依然循著時節給人間送來一波又一波豐盛的禮物,典籍裡的雅詩美詞也一代又一代地傳遞著中華民族閃耀的智慧和不朽的情懷。值得欣慰的是,如今有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重拾花朝節,趁著花事正好,著一身漢服出門尋春,像古人那樣投壺畫扇、題詞誦聯,品味並傳承著傳統文化的獨特韻味。


編輯:韓敏

綏化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