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要聞 省內要聞 本地要聞 精彩點擊 專題新聞 通知公告 猛?象詩刊 日報數字報 晚報數字報 綏化晚報新媒體
經濟新聞 綜合新聞 視頻新聞 市場監管 黑土副刊 日報頭條號 小記者風采 日報公眾號 晚報公眾號 綏化直播
  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綏化新聞網  >  黑土副刊

元宵節 釀一碗人間煙火

來源:綏化日報 2024-02-23 字體:

張海新

  又是一年元宵至,人喧月明燈如晝。濃郁的年味還在脣齒間留香,意猶未盡。而元宵節已經開始釀就一碗人間煙火,溫暖著每一個華夏兒女的心田。

  元宵節,自古就有『北滾元宵,南包湯圓』的習俗,寓意著新的一年團團圓圓。而湯圓和元宵,追根溯源,是同一種食物。吃湯圓的風俗始於宋代,在歲月的演變過程中,漸漸形成了南北方兩種不同的制作手法和叫法。

  我出生在北方,兒時,一到元宵節,祖母和母親就忙著『滾』元宵。

  『滾』元宵是童年的一大樂事!祖母把早已洗淨晾乾的黑芝麻、花生米研磨成碎末,加適量白糖,少許蜂蜜、食用油,攪拌均勻,捏成圓圓的小球,擺放在院子裡冷卻。這時,母親已經在大簸萁裡放好了糯米粉。半個小時後,母親高聲一喊:『滾元宵了!』我們便飛奔而來,一雙雙小手緊抓簸萁,一張張紅撲撲的笑臉圍著碩大的簸萁,如同一大朵盛放的向日葵。

  開始『滾』元宵了。祖母把蘸水的小球往糯米粉裡一倒,母親發號施令:『一、二、三,開始!』大人和孩子一齊抓著大簸萁,朝著一個方向慢慢轉動起來,母親還領我們唱歌謠:『元宵節,滾元宵。滾呀滾元宵,外婆的元宵甜又圓……』伴著悠揚的歌謠,潔白如雪的糯米粉裡,一顆顆小球歡快地滾動、跳躍,如同在雪地裡翻滾、撒歡兒的胖娃娃。就這樣,滾一道,過一道水,再滾一道,再過一道水,經過『六蘸六滾』,香甜的餡料與雪白的糯米粉緊密擁抱,黑瘦的小娃娃逐漸滾成了白墩墩的胖娃娃了。而我們的小腦袋上也冒著熱氣,個個樂開了花。

  『滾』好的元宵,有多種烹飪方法,煮、煎、蒸、炸……口感各有千秋。剛煮好的元宵,吃起來軟糯香甜。而炸好的元宵,金黃透亮,焦香酥脆的外皮下是軟糯的糯米面和餡料,入口香甜,回味綿長。

  包湯圓如同包餃子,先把糯米粉加水和成面團,再揪成小團,擠壓成圓片。放餡兒,轉邊收口做成湯圓。包的餡料也有甜有咸,有葷有素,花樣繁多。

  婆婆是做湯圓的行家裡手。她包的大湯圓,有拳頭大小,包裹著豐富的餡料:鮮肉、火腿、蝦米、筍乾、薺菜等,煮好的大湯圓表皮兒光滑、口感細膩,輕輕咬破的一剎那,軟糯的米香混著肉蔬的鮮香,一齊寵著你的味蕾,讓人欲罷不能。

  而婆婆包的小湯圓用來做酒釀圓子。酒釀味濃甜潤,湯圓軟糯,湯品甜香。點綴著枸杞、紅棗、桂花,我們對生活圓滿、甜蜜的期盼都承載其間,道不盡的幸福綿長。

  無論是北方的元宵,還是南方的湯圓,都取團圓之意,都是長輩們精心烹制的,包裹著濃濃的愛意和美好的祝願。而一份份元宵、一碗碗湯圓、一道道美味佳餚裡,都是一種代代相傳的儀式,傳遞著深厚的家族情感。

  元宵佳節時,燈火闌珊處,家家戶戶釀就一碗人間煙火,共同品味著歲月的韻味,感受著家的溫暖。這一刻,溫馨而悠遠。


編輯:韓敏

綏化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