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裕
年夜飯,不僅是一場過大年團圓的聚餐,更是一次親情融合的歡天喜地。而我家的年夜飯在這個喜慶的基礎上,還有著自我風范。
不追求時尚的套餐,也沒有奇珍異品的拼盤,我家的年夜飯重在人人參與。而參與的目標是口味,也是歡快。我家的年夜飯女性是主要角色,充分體現著婦女半邊天的作用。你看吧,指手畫腳的是她們,布置任務的是她們,發號施令的也是她們。不過,受累的當然也是她們。她們掌勺,煎炒烹炸,杯盤羅列一大桌子的菜餚,都是她們的傑作。
女人是指揮員,我們就是執行者。摘菜、洗菜、擺盤放碟,嚴格貫徹指揮員的命令。母親是廚房裡最大的官,十二道菜,有七八道都是母親說了算,只留給兩個兒媳婦每人一道菜。母親說了,這兩個菜你們必須拿的出手,做的有味道,纔能匹配我做出來的菜。母親這話不虛,她的菜不比飯店的美味差。母親在飯桌上常常自居,也有點『趾高氣揚』。而兩個兒媳婦也不得不服,事實就是硬道理,母親做的菜的確高人一等,誰品嘗都贊不絕口,不服高人有罪。
母親輕描淡寫的說辭,無非是激勵兩個兒媳婦做好年夜飯的菜。可她們卻一個比一個要強,比學趕幫超的勁頭都來了。一個燒茄子,一個燉魚,她倆平時在家沒少琢磨烹制。從食材到配料再到炒菜的火候,她倆精益求精。所以,這頓年夜飯更像是她們之間的一場烹飪比賽。
廚房的熱鬧我無權參與,只能做個看客。滋啦啦的爆油聲、鐺鐺鐺的鍋鏟聲、呼呼呼的排氣聲,還有一閃一閃的火苗在菜鍋裡的時隱時現。鍋碗瓢盆交響曲,奏出過大年的歡喜。一陣陣香氣飄散出來,與年味契合,氣氛烘托得實在熱烈。
後來,自從大侄子上大學後,年夜飯的菜餚也有他的專屬手藝。他學的是烹飪專業,不露一手哪行,我們都想看看他學到了哪些東西。
大侄子正式登場了,一身廚師服裝有模有樣。我們在一旁矚目觀看。只見他手腳麻利地切菜,那速度和電視上的烹飪比賽一樣。再看炒菜時的動作,雙手的配合,專業性的特質一覽無餘。裝盤,品嘗,外觀與口味都是學院派的風格,他的菜在餐桌上特別醒目,一看就是專業人士的手藝。
她們忙著,我也不閑著。拍照,特寫,為年夜飯的烹飪過程留下記錄,做個電子相冊,發在朋友圈,讓快樂的瞬間與遠方的親人分享,也讓路過的朋友欣賞一下我家做年夜飯時傾吐的心聲。
我家的年夜飯,不是無序的忙碌。母親自若地排布,女士們有條不紊地參與,男士們全力配合,各種風味的菜品代表著對生活傾注的寓意。特別是大侄子加入廚師天團,實力大增,美味其上,口福盡享,一家人的幸福時刻簡單而快樂。
朋友圈裡曬出的年夜飯各有不同。相比於在飯店的年夜飯,我覺得家庭中的年夜飯更有溫馨的氛圍。我家的年夜飯雖沒有多麼豐盛,但最有味道。這味道裡,除去菜餚本身的香味外,還有一家人其樂融融的幸福美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