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南海
植物學家有個發現,『香花無色,色花不香』。意思就是白花為了吸引蜂蝶傳播花粉,因此散發深厚的芳香,而美麗的花則不必,只要以它的顏色就能招蜂引蝶了。想想也如此,我們喜歡的桂花、玉蘭、夜來香,都是素雅的顏色,散發著迷人的花香。
其實想來,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特點,有的香盛,有的色濃。如果我們相貌平平,更要尋找我們內心的芳香。年輕時,我們喜歡一個人,往往因為他的外表,長得漂亮,一顰一笑讓人憐愛。而慢慢的,我們更欣賞那些有內涵,有經歷的人,仿佛穿越了人生滄桑,依然豁達大度,更讓人欣賞。
人到中年,似乎就越來越喜歡那些質地好的東西,不再過分關注其外在和顏色,更看重它的材質的優劣。慢慢的,我開始喜歡獨處,不再喜歡喧鬧,喜歡一個人安安靜靜的時光,似乎在安靜中,可以尋得到內心的聲音。
我喜歡一個人喝普洱茶,喜歡其『厚化蘭樟香,山頭原林韻』的氣質。好茶,當慢品。觀其色,聞其香,那種柔和溫潤的感覺,入口留香。我喜歡在喝茶時,播放著茶樂,高山流水之聲,讓人有種莫名的歡喜。慢慢的,我開始喜歡讀書,開始喜歡那些大部頭的經典。那些散發著知性之美的經典作品,讓人越讀越有韻味。日本作家齋藤孝曾說:『經典就好比糙米和魷魚乾兒,越咀嚼越有味道。』我們讀《紅樓夢》《百年孤獨》《簡愛》,仿佛我們在書中,可以穿越時空,去經歷不曾經歷的事情,可以在書中,身上長出翅膀,自由地翱翔。在讀書中,我慢慢地視野被打開。我還喜歡讀詩,徜徉在詩的海洋中,去感悟詩人的家國情懷。在穿越千裡的時間裡,我們竟然有著相同的感悟。似乎內心深處,也慢慢地彌漫著一種芳香,一種『腹有詩書氣自華』的美感。
尋找內心的芳香,就是有一份自己的愛好,琴棋書畫,豐富自己的生活。我們可以靜享時光靜好,安安靜靜地讀書、寫字,可以一個人彈彈琴,畫幅國畫,一切都看似孤獨,但是卻是自己與自己最美的對話。此時,身心都極為放松,我們處在最舒服的狀態,我們可以傾聽到內心喜悅的聲音。
人到中年,不再比誰相貌,而更在意誰內心的素養。美貌易逝,而氣質卻會越來越散發著無窮的魅力。林青玄有篇散文《素質》。『古印度人說,人應該把中年以後的歲月全部用來自覺和思索,以便找尋自我最深處的芳香。我們可能做不到那樣。不過,假如一個人到了中年,還不能從心靈自然的散出芬芳,那就像白色的玉蘭,竟然沒有任何香氣一樣的可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