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要聞 省內要聞 本地要聞 精彩點擊 專題新聞 通知公告 猛?象詩刊 日報數字報 晚報數字報 綏化晚報新媒體
經濟新聞 綜合新聞 視頻新聞 市場監管 黑土副刊 日報頭條號 小記者風采 日報公眾號 晚報公眾號 綏化直播
  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綏化新聞網  >  黑土副刊

東北的冬天纔像冬天

來源:綏化日報 2024-01-15 字體:

姬星彤

  身在嶺南,零上十幾度的天氣卻凍得我瑟瑟發抖。當初,東北零下二三十度的凜冽我是怎麼過的呢?毛不易的《東北民謠》,帶著我的思緒回到家鄉的寒冬。

  東北的冬天是最具代表性的冬天。漫山遍野的白,是純粹的白,是莊重的白,是不摻雜任何居心不淨的白,肅穆而又浪漫。一場大雪後,目光所至都是銀白色,屋頂,草木,地面……能看到的一切的一切都被雪覆蓋住了,沒有棱角,沒有脾氣,雪落上去,一片又一片,細膩、柔軟、溫情。一場大雪後世界顯得格外安靜,可能是路上的人也覺寒冷不願多語,路上只有『咯吱咯吱』的踩雪聲,這聲音總是讓我安心。

  尤其是一年的初雪,格外讓人心曠神怡,它一般是留不住的,但第一場雪和第二場雪總能擱上幾天。來南方上學後,很少趕上家裡的初雪,總是家裡的親戚朋友拍照發於我,彼時的思鄉之情難免油然而生。印象最深的初雪是高三那年,這時的生活總是枯燥而又乏味的,故而初雪更顯浪漫和珍貴。平時下課不怎麼動彈的我,也要跑下樓看一看。『今朝若能同淋雪,此生也算共白頭』,當時突然覺得這種說法很浪漫。

  奶奶住在農村,不知道為什麼,總感覺農村的冬天比城市裡還要冷一些。每次回奶奶家要多帶上一些衣服。早晨在奶奶家燒的熱乎乎的炕上醒來,總是不願意起床,有時不是因為犯懶,實在是因為把手腳放在被子以外真的是煎熬。奶奶說要是有人來咱家做客,看到八九點鍾還沒疊被起床叫人笑話。可能是因為城裡待久了,在城裡,街坊鄰居都認不全,自然不會覺得早上會有人來做客。但在農村,家家如此,生在這片土地的人,淳朴而又善良,他們熱愛這片土地,熱愛這片土地上的每一個人。

  奶奶家每逢周日會有一個大集,冬天也不例外。說是大集,其實小的可憐,只有零星十幾個小攤,但是在這個村子的每一個人,賣東西的,買東西的,都准時准點到達,奶奶也是,在這寒冷的冬天,就算沒什麼要買的東西,也要去走一圈。熱乎乎的冒著氣的炒瓜子,凍得邦邦硬的冰糖葫蘆,這是唯屬於東北人的滋味。他們逛的不止是集,而是獨屬於他們的精氣神。他們祖祖輩輩生活在這裡,看著一歲一枯榮,從滿眼銀白,到滿眼碧綠,再到滿眼金黃。

  奶奶家的後身是一座山,距離房屋不過十幾二十步,遍山的松柏,是挺拔的,俊秀的,壯美的……大雪堆滿了松樹的枝丫,但松樹不曾折斷,熬過冬天,來年開春雪化時分,雪水會化作最滋潤的水源來滋養他,松樹也會露出本來青蔥的樣子。

  樹如此,人也如是。生在東北的人,熬過了寒冬的苦楚,到哪兒都有挺立的腰身。皚皚白雪養不出病病歪歪的人,人們大氣、豪爽、結實、熱血難涼。東北人的幽默,來自刺骨的冬天帶給他們的樂觀。東北人就像凍梨一樣,艱苦的環境下打碎了他們的軟弱,外表堅硬而又倔強,但是如果你願意花一點時間去化開,裡面又有說不出的柔軟和甘甜。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一些人堅定地往出走,執拗地往南看,青山依舊是之前的青山,江水也依舊滔滔地往前奔流,奶奶家的稻苗也如往日一樣一長再長,直到垂下了豐收的頭。一切都如舊,白山黑水養育著我們,可能它也不懂,為什麼自己養育的孩子,非要離開這片熱忱的故土。我離開家之前也從未覺得東北好,我受夠了寒冷的冬,刺骨的風,那風就像是刀一樣,一下一下……嘶吼著,喊叫著。我眼看著手指從白到紅再到紫,剛進屋烤火時又開始發燙的不行,開始瘙癢。又有什麼可留戀的呢?

  可當我真的走出東北,我開始整天整夜地想家。東北的景好,人更好。東北有家的味道。身邊的人幾乎對東北都是好印象,那裡物和諧,那裡人純朴。第一次在冬天,飛越3000公裡回到家鄉,上飛機之時,聽著鄰座的老鄉說著鄉音,眼淚終於止不住了,我不需要知道他是遼寧人、吉林人、還是黑龍江人,聽起來便很親切。下飛機的一瞬間,寒氣打透了我,在南方呆久了,甚至忘了東北多冷,居然急躁地連棉褲都沒穿就踏上了回家的征途。但此時,我未覺寒涼,只感到安心。下飛機呼吸的第一口空氣,一絲凜冽帶著一絲甜意,正是家的味道。一切的一切都仿佛在告訴我:在外面累了或者不快樂就回來吧。


編輯:韓敏

綏化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