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要聞 省內要聞 本地要聞 精彩點擊 專題新聞 通知公告 猛?象詩刊 日報數字報 晚報數字報 綏化晚報新媒體
經濟新聞 綜合新聞 視頻新聞 市場監管 黑土副刊 日報頭條號 小記者風采 日報公眾號 晚報公眾號 綏化直播
  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綏化新聞網  >  黑土副刊

一部散文體的小說

來源:綏化日報 2023-12-18 字體:

——評劉宏小說集《風雪托木斯克》

金恆寶
 

  劉宏是成熟的作家,一位成熟作家的作品,沒有程式化。

  我讀這部小說集《風雪托木斯克》,一意孤行地認為,從形式上看,它是小說;從本質上看,它是散文。因此,我稱《風雪托木斯克》為散文體小說。什麼是散文體小說?是指小說和散文相互滲透而形成的散文化的一種小說。其實,是小說是散文無可厚非,讀者喜歡纔高於一切。

  當我收到《風雪托木斯克》一書時,對這個有點『洋』的書名不解,一讀內容纔知道,原來,作者用其中一篇作品的題目當作書名,是有自己獨到見解的。托木斯克是前蘇聯一座風光無限的城市,它的標志性建築就是火車站。遠遠望去,火車站這座尖頂的三層黃色房子,在風雪彌漫著猶如迷幻的城堡。托木斯克市周圍有草原、河流、森林……這座城市和前蘇聯的很多城市一樣,建築大多是巴洛克風格,自然隨意,充滿古典藝術氣息。作者描述了在這座城市短暫逗留的中國人、日本人、韓國人……每一位人物都有自己的特點,栩栩如生。

  散文是作者看世界,小說是作者寫世界,這部《風雪托木斯克》,是作者既看世界又寫世界的結晶。真實是作品的永恆生命力。該書的字裡行間,折射出現實生活中的真人,社會不曾失去的真情,平凡日子的真事,看得見摸得著的真景……真人纔能寫出真文,真文纔能感染讀者,讀者是獨具慧眼的。什麼是作者的真正財富?印度的奧修說:『豐富你的真實和真誠、你的愛、你的創造力、你的敏感度和你的精心品質,這纔是你真正的財富。』

  趣味是文學作品必不可少的一個重要因素。當我讀到《老龔登泰山記》一文,禁不住啞然失笑。老龔愛好攝影,他曾發誓,此生能有機會登上泰山拍日出,死而無憾。如果不能徒步登上泰山玉皇頂,就死在泰山不回來了。老龔時常和單位同事提到泰山,一個搞宣傳的問老龔啥時候爬泰山?老龔有點翻臉了:『你大小也算個知識分子,咋這麼沒文化呢?泰山是聖山,要說登。登東山而小魯,登泰山而小天下。孔聖人都不敢說爬泰山,你算老幾?』這一類似的情節,在現實生活中是屢見不鮮的,經作者一提煉,由生活真實上昇到藝術真實,人物活靈活現呈現在讀者面前。

  老龔登泰山的願望實現了。他雖然上了年紀,登泰山也堅決不坐纜車,他說坐那破玩意沒有味道,是沒有藝術眼光。老龔興高采烈地登了很久,實在有些累了,他鼓勵自己繼續向上攀登。他的一條腿胯骨疼的有些支持不住了,他堅持到中天門再歇腳。又登一小段,那條腿突然一軟,跌倒在石階上,額頭和胳膊腿都磕出了血,好在只是外傷,無大礙。無奈之下,老龔只好坐纜車下山打道回府。他請了一周假眼看到期了,怕同事們看到他的狼狽相丟人。老龔靈機一動,給單位領導發了微信,謊稱從泰山順便回一趟河南老家,又補了一周假。待老龔傷口恢復好了一上班,神采飛揚地和同事們講述登泰山玉皇頂的經過。老龔剛要編排在玉皇頂拍照的情節,他一看唯獨一位知道底細的同事湊過來想聽,盡管老龔事先和那位同事說好了,無論如何不能泄露秘密。老龔還是找了個借口離開了。

  這部《風雪托木斯克》收集19篇作品,每一篇作品均具有可讀性,讓讀者如聞其聲,如見其人,如臨其境,咄咄畫面引人入勝。《老龔登泰山記》中的老龔,是典型環境中的典型人物,雖然在生活中司空見慣,但通過作者的提煉,在司空見慣中卻成為了典型,這彰顯出了作者的苦功夫、硬功夫、真功夫。從老龔的身上,我想起了這樣的話:乖僻自是,悔誤必多。驕傲自負是愚人的特征。虛偽不能創造任何東西,因為虛偽本身什麼也不是。

  話須通俗方傳遠,語必關風始動人。這部《風雪托木斯克》中的作品,全部采用大眾化的語言,通俗易懂,雅俗共賞,老少皆宜。其中的人物就是以普通百姓為主體,說百姓話,寫百姓事,繪百姓圖。適合百姓審美需求、審美趣味、審美方式,讀者喜聞樂見,讀後餘音繞梁。馮夢龍曾批評過去的有些小說:『尚理或病於艱深,修詞或傷於藻繪。』他又說:『不足以觸裡耳而振恆心。』他所說的『裡耳』就是『俚耳』,也就是民間的、市井的、老百姓的。馮夢龍認為,宋代話本小說和唐人傳奇的最大不同,就是在於前者能適應老百姓的審美要求,而後者只能適應少數人。

  好的作品,並非只限於小圈子裡的人閱讀,《火紅的紙燈籠》就是如此。讓不同層次、不同職業、不同年齡的讀者認可的作品,纔是有價值的文學。


編輯:張桂娟

綏化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