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林
和朋友赴宴,面對美食,朋友貪食,多吃了烤鴨和海蟹。待回到賓館不久,突然感到腹部陣陣巨痛。見到此情,我有些懵圈,以為朋友患了膽囊炎或是闌尾炎,趕忙找車把他送到醫院。醫生檢查完,笑了笑對我說:『你這位朋友可能好東西吃多了,橕得難受,啥事都沒有。』朋友見醫生這般說,一場虛驚隨風刮過,立馬從檢查床上躍起,滿面春風地說:『我還以為要開膛破腹呢,這下好了,可以一顆心放到麻袋裡——放寬了。』醫生逗著對朋友說:『你以為吃得太飽就沒事呢,太飽了,胃享受不了,橕破了也會喪命呀!』這個場景,這番對話,給我許多感觸,也引起我的一些反思。
由吃飯太飽胃遭秧,我聯想到人生太滿,也會遭損。人的胃有一定容量,每天進食的空間也就有一定的限度,如果無限制地讓它包容更多的食物,讓人會感到肚脹難受,甚至導致破損危及生命。同理,把胃比作人生,為人處事也要留有空間,處事不可過分追求百分之百的滿意度;對人不可嚴律要求對方是個十全十美的人,那樣就會讓自己變成孤家寡人,整日被郁悶纏繞,事事不順心,不開心。因為過量追求圓滿完美,往往事與願違。比如朋友做錯了,不問情由,一味斥責,弄得朋友尷尬,自己疲憊,也會錯失一些朋友。
半飽的人生,就是對人對事,留有足夠的空間和餘地,也就是要講究豁達、從容和諒解。這種半飽人生同樣適於情感生活。有人認為夫妻之間應當親密無隙,不能存有個人秘密。但無數事實證明,夫妻相處應當彼此留有一點私人空間,如果完全把隱私暴露給對方,看來親密無間,其實對雙方都是一種傷害,甚至導致感情破裂。夫妻雙方彼此保存一點私密空間,不能視為對愛情不忠,反而是夫妻相處的一種藝術。
半飽人生其實是一種完善的缺陷,它是人們對得到的現實應保有滿足,留有希望的空間,那個空間便是更神奇更絢麗的未來,正等待去開發、去追求,以求得更美的享受。如果填滿了胃囊,胃口沒有了容量,就失去追求和希望,成為胸無大志,虛度年華的庸人。做人不要太過貪心,貪得無厭,總感到不滿足,總想得到更大的利益,其結局就會落個不好的下場。人生留有空間,生命的旅途上就有溫暖的火焰,纔會留下一串清脆的足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