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慶軍
日子裡書寫的故事,讓所有的色彩呈現。人生的寬與窄,演繹一種態度、一種智慧;寬與窄,兩個對立著的面,起伏的經幡,連綿成溫暖,光陰一寸一寸在土地上丈量,那些印跡被銘記在每條大街小巷。
歷史的煙塵,像停滯的畫卷,殘留在記憶中的那些溫度,把一行行私語分行成一首首詩,流傳或者收藏。那些樹就是活著的歷史,一位老人安靜地坐在樹下給我們講有關生活的過往,如同一位少年講起他的初戀。
寬與窄、得與失、花開或者花謝,希望總是隨著那生生不息的繁衍,傳遞了下來。那些語言凸現在生命之上,一個個心事沈下去,劃過比年代還要長的軌跡,誰路過誰的路。讓一種博大命題詩意化,誰把這一切塑造成自己的墓志銘,那上面的溫度讓文字裡能留下的影子,溫暖。
翻開的日歷,在文字之外連接光陰裡的碎片,生活由寬到窄、由窄拓寬,需要一個人求索一輩子。簡單的兩個字,詮釋了哲學裡的辯證法,寬與窄的變化詮釋了生活的變遷,沒有永恆的寬也沒有永恆的窄:窄中有寬、寬中有窄,也就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也就是靜中有動、動中有靜,也就是多中有少、少中有多。
想起一座城市、一條巷子,『寬窄』成為一個值得玩味的詞。在吞吐之間、行走之間,我們便有了寬窄人生之感嘆,然後讓自己靜下來,享受一份幸福和溫馨。
人生是一列火車,在西伯利亞高原上總得懷念起林邊小站的愜意。
當酷暑難耐時又懷念起冰霜刷上的睫毛,如同白天,相對夏天是寬的、相對冬季就是窄的。
寬窄相伴,靠的就是自己一步步去走,不要去羡慕別人所擁有的幸福,你以為你很窄時,可能別人正羡慕你的寬。那個被打通的隧道,覆蓋了一生的道路曲折,歲月流逝帶來的收獲,讓心境變得平和。
天地本就廣闊, 『狹窄』之感只是來源於一種自我感知。點亮心中的那盞燭光,心寬則明遠、心窄必消沈。透過生死,纔會明白健康的重要;透過笑對寬窄,纔是會明白淡泊的重要。
漫長的故事退進了歷史的深處,那也是希望的深度。每一個日子都是一個終結,風化成唯一的形象。書裡的記載,讓語言也鈍了,在經幡的下邊,仰望與靈魂朝暮相伴。
那些乾淨的陽光披上時裝,從一個詞匯開始,然後讓一種深沈禪坐在原地,沈思或回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