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莽
面對浩瀚的大海和喧響的波浪
面對一切宏大的事物
一個小小的生命能如何面對
記得童年 鄉村廟會上鑼鼓喧天
舞獅抖動著紅色的鬃毛突然間高高地站起
幼小的身心上印下了源自心底的顫栗
而後 那場更大的風暴來臨 我十六歲
面對驚恐 失望與無法抗爭的命運
只能以沈默和韌性度過那些艱難的時日
兩歲的丫丫
第一次見到大海的外孫女
跟我們說:『把大海關上』
海 卻一直洶湧著
把浪花一次又一次地推到沙灘上
在回家的路上
她小聲地問我:『大海關上了嗎』
三姑石讀後:
林莽的詩是可靠的、溫暖的、有獨特品質的。他一直在執著地建設屬於他的特色鮮明的詩意之路,一直在試圖引領讀者回到平坦、安全和舒適的詩意家鄉。
這是一首沈重的詩、令人欣慰的詩,也是一首滿懷暢想的詩。詩人對於自己在命運漩渦中的無奈與妥協,甚至不能有所作為的表現進行深刻的自省與批判,而且選取的參照對象恰恰是自己的外孫女,只有兩歲的丫丫。
這就值得玩味了,不妨細讀一下。
『面對浩瀚的大海和喧響的波浪
面對一切宏大的事物
一個小小的生命能如何面對』
和詩人一樣,我們無時不在感受到作為塵世間『一個小小的生命』,『面對浩瀚的大海和喧響的波浪,面對一切宏大的事物』的一種無措、無奈和無助。詩人把這種思考放到一張紙上,對自己進行深刻省察,仿佛能看到他在思索中緊鎖著眉頭,他是要想出辦法來的,而今只能為自己的沒有辦法而痛心疾首,悔恨不已。
詩人列舉自己在面對宏大事物時的種種表現,先看之一。
『記得童年鄉村廟會上鑼鼓喧天
舞獅抖動著紅色的鬃毛突然間高高地站起
幼小的身心上印下了源自心底的顫栗』
童年的記憶是深刻的、蜇人的。當『舞獅抖動著紅色的鬃毛突然間高高地站起』的時候,他『幼小的身心上印下了源自心底的顫栗』。很多年了,這種顫栗好像一直在,一直在寂靜的時候成為呼嘯而來的夢魘。相信在這張紙上寫下這首詩的一刻,詩人應該已經釋然。
那一代人記憶裡好像真的有許多『黑材料』,而翻看每一份似都有泣血的疼。讓我們看看詩人在面對宏大事物時的另一個表現。
『而後那場更大的風暴來臨我十六歲
面對驚恐失望與無法抗爭的命運
只能以沈默和韌性度過那些艱難的時日』
對於這種不能抗拒的浩劫,詩人深陷其中,『只能以沈默和韌性度過那些艱難的時日』。『面對一切宏大的事物』浸入骨髓的傷害,我們真的束手無策。
經過深入的詩意鋪墊,詩人要隆重推出與自己表現有鮮明對照的『兩歲的丫丫』,通過對比來達成並強化詩人想要的詩意。
『兩歲的丫丫
第一次見到大海的外孫女
跟我們說:「把大海關上」』
這裡詩人重在表達的一定不是『無知者無畏』的意思,而是對『兩歲的丫丫』敢於表達、勇於表達,對違逆於心的事物說『不』的態度的褒揚。同時,也是在揭開自己深藏的『小』和痛來,以『兩歲的丫丫』之『小』彰顯其行為意義之大,反襯自己廉頗老矣,卻仍不能摒棄『小』的無奈嘆息。
詩人的良苦用心不僅僅到此為止。面對——
『海卻一直洶湧著
把浪花一次又一次地推到沙灘上』
宏大的事物並不會因人的意志而改變,但人也不能因此喪失斗志,要永懷『關上它』的雄心。詩人無法掩飾對浪花的贊美,其實更無法掩飾對外孫女的喜愛,於字裡行間,我們能感覺到詩人是欣慰的。我們感覺詩人就要把心愛的『浪花』摟在懷裡了。
『在回家的路上
她小聲地問我:「大海關上了嗎」』
這是如浪花般的一遍遍追問,是希望的追問,是未來的追問。丫丫有挑戰宏大事物的勇氣,值得一百個贊。其『小聲地』,卻又流露出應有的恐懼,那是人之常情,何況』兩歲的丫丫』?
『面對一切宏大的事物』,孩子沒有躲避,說不定,在不遙遠的未來,他們真的會想出更多更好的辦法來。
林莽,生於1949年11月。1969年到河北白洋淀插隊,開始詩歌寫作。白洋淀詩歌群落和朦朧詩的主要成員。中國作協詩歌委員會委員,《詩刊》編委,北京作協理事。著有《我流過這片土地》《永恆的瞬間》《林莽詩選》《秋菊的燈盞》《記憶》等詩集多部,詩文集《時光瞬間成為以往》《穿透歲月的光芒》和《林莽詩畫集》等。
三姑石,系詩愛者,讀詩是她的習慣,有她的悖論和主觀,喜歡從民間視角,或他視角讀詩。如果你看到,偏又趕上她言語走音的一日,敬請理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