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包臨軒,1984年畢業於吉林大學哲學系。資深媒體人。著有詩集《包臨軒詩選》《藍鍾花》《高緯度的雪》以及評論集《生命的質感》等。
卡努
1
起初只是一絲氣韻,是小草的呼吸
是水草的氣息
碰巧,遇到了藍色的水
藍色並非總是一望無際
在細微處
那是透明水滴的集合
當透明的氣韻吹拂了透明的水滴
漣漪泛起
起初波瀾不驚
它們怎樣壯大
怎樣從和風輕撫變成了臺風的呼嘯
直至掀翻了海洋
這個,你去問那最初的氣息,最初的水滴
2
它的起勢,並不很久
氣象臺說
那不需要太長的時日
但呼吸的水草不這樣看
水滴也不這樣看
當氣息與水相逢,分分秒秒
像無法遏止的熱戀
注定成就一個無法預測的未來
這中間,再不曾有過縫隙,隔閡
不曾有過片刻耽擱
水草與水滴合體
誕生了一個大海的嬰兒
微微的顫動,啼哭
慢慢變成了無拘無束的怒號和洶湧
然後澎湃,推出第一個波浪
波浪推出下一個波浪,波浪連起了波浪
靜止的海洋,現在它感覺到了胎動
被催促了似的
波濤擴展成拍擊堤岸的怒潮,喧嘩成洋面上的奔雷
3
並非熱帶水果,不是什麼菠蘿蜜
是真切的風暴,是不折不扣的臺風,是超強臺風
裹挾著莫名的怒氣和洋流,裹挾著狂暴和濃雲
躍出低處,撲向陸地和島嶼,曠野和丘陵
村莊,這洪水之中即刻傾覆的扁舟
飄搖於一片汪洋,甚至聽不到呼救的哭喊
大樹、樓房、汽車和行人
被撕成紙片
在無邊無際的雨幕裡,紛紛揚揚
暴漲的河水,高昂起無數的頭顱
瘋狂甩動,無數濕漉漉的鞭子
告訴我,你的狂怒是何道理
你從四面八方而來,圍剿和平與平淡的歲月
是為了搖撼,或者要警告什麼呢?
大地在飲泣,它似懂非懂
那雷聲,那閃電,那傾盆大雨
究竟是什麼信號?
你看那遍地抖動的森林和枝條
你看那墜落殘破的花朵,黯淡了風景
4
好在,你並非一直狂飆突進
那一天
在一道高聳連綿的山脈面前,你突然平靜下來
你的平靜讓人屏住了呼吸
沒有誰看得出征兆
你或許覺得,暴漲的洋面遮擋了太久的月光
靜謐的水下從無大浪,海底生物,一簇一簇
輕輕搖曳和相互交談
從容不改,以另一種不受乾擾的方式
你手搭涼棚,停泊在遠離出發地的一個遠方
就像旅途上遇到一家客棧,它燈火的溫馨
柔軟了你的暴烈,你晦暗的心底
透進來一絲淡黃色的光亮
太久的氣喘吁吁之後,你呼吸終於平穩
從一場酣夢中醒來
找到了最初的微微吐納,心平氣和
仿佛躺臥在清早的大床上,窗明幾淨
你發現上下天光,那藍色中
有一片靜水般徐徐抖開的澄澈
經受了洗禮的天空,即將伸出一朵滴水的玫瑰
5
被蹂躪的大地,在驚魂未定中
慢慢嘗試著恢復昔日的神情和動作
大江大河
從奔襲變成了緩行,像長者久違的踱步
大堤上,沙袋開始撤走
當人類直起腰身,長岸也貼著緯線舒展開無邊的長度
那黑色龍卷風的巨型長蛇,突然委頓在田埂的某處
它是化作了怎樣稀落的塵埃,消散在青紗帳裡
為你遙望地平線的熱切目光,掃清了道路
出浴的太陽,重新為海洋和江河
戴上了一頂桂冠
但是那些日子並未走遠,突如其來的洪水
和泥石流,會不會再來一次
是誰讓搖曳於樹上的菠蘿蜜
成了對命運的一場掃蕩
是誰,讓水草弱不禁風的呼吸
演化為山呼海嘯
6
從土地漫長的泥濘中跋涉而來
我終於站在了高高的岸上,草木葳蕤
繁茂得似乎未曾經歷過生死
我看見腳下的大洋,再度匯聚起往日的沈默
我是不會踢翻它的,這難收的覆水
這臺風的始作俑者和熄滅者
這包含著無盡的水草、微生物群
這不斷吐納著能量的無涯活水
這神秘莫測的本源,這氣象萬千的本體
無時無刻不在積蓄著莫名力量
它將隨時隨地噴薄
必須一刻不停凝視著它,揣測著它
立於不遠處的白色氣象臺站、氣象學家和我
日夜無眠……
2023 08 30
寫於哈爾濱松花江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