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慶民
『我志願加入中國共產黨,擁護黨的綱領……隨時准備為黨和人民犧牲一切,永不叛黨。』
二十年前的七月一日,我面對鮮紅的黨旗莊嚴舉起右手,在全體官兵的共同見證下,許下自己將要一生堅守的誓言。
或許每個人入黨的初衷會有所不同,但一定都是源自內心的堅定信仰;或許每個人的實際行動各有不同,但入黨誓詞卻一字不差。
正是因為生命中有了這段以誓詞為起點的征途,我踩出的每一個腳印都寫滿了使命和初心。
關於初心,其實是伴隨著我的成長而逐漸找到並融進骨子裡的。
讀小學時,從參加過抗美援朝戰爭的爺爺口中,我第一次聽到了『入黨』這個詞。我問爺爺,『入黨能得到獎勵嗎?』爺爺笑著說,『對,入了黨,打仗時就可以衝在最前面。』
看我似懂非懂,爺爺跟我講了一個故事:一個出征夜,和他同班的一個小戰士,在戰壕裡寫下了入黨申請書,並把它輕輕對折,放進前胸口袋。19歲的他不知道,幾個小時後,飛濺的彈片將穿透那份申請書,嵌入他的胸膛……
從那時起,我對黨有了神聖的認識——入黨就是不怕犧牲。
讀初中時,參加過邊境自衛反擊戰的大伯轉業回到縣政府工作。很多人都說大伯是個英雄,因為他作戰勇敢,不怕犧牲,後來,入了黨,提了乾。
我問大伯,『入黨就能優先當上官嗎?』大伯笑著說,『入黨可以優先住進'貓耳洞'。看我不解,大伯便跟我講述了他身邊的幾個黨員故事:一位英雄母親的兒子,入黨報喜不到一周,在野外捕俘戰斗中英勇犧牲;一次攻堅戰斗中,他的一位同年兵再也沒有回來,只留下一份入黨申請書和摁著血手印的請戰書……
那時,我對黨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入黨就會擁有信仰,充滿力量!
讀高中時,有一次老師讓我們談一談對入黨的認識。我在同學們口中,聽到了不同的回答:有人說入了黨就可以在以後考大學、畢業考研、考公務員時佔些優勢,獲得更多機會;有人說入了黨就能在以後工作擴展更多人脈,增長見識、鍛煉能力……而我的回答是——入黨不是讓我們有特權和優越感,也不是為了給自己『鋪路』,入黨是讓我們有一種更踏實的緊迫感和使命感。
老師說,這是他聽過的最好的回答。
參軍以後,我終於成了一名黨員。那時我纔真正認識到,光在思想上入黨還遠遠不夠,必須得在行動上入黨。於是,軍校畢業時——我是黨員!我要去邊關,去高原,去祖國最需要的地方;突發災害時——我是黨員!我要去抗震救災一線、抗洪一線、抗疫一線;面對考驗時——我是黨員!我要衝鋒陷陣,請允許我加入『戰斗』……整個軍旅生涯,我和無數共產黨員一樣,在一場場沒有硝煙的戰斗中逆行而上,義不容辭。
因為我懂得,作為黨員,就是要吃苦在前、享樂在後,衝鋒時在前、撤退時在後,時時、事事、處處帶頭垂范,在關鍵時刻還要有犧牲精神……這是我用實際行動向黨和先輩們做出的答卷。
不管是爺爺口中的小戰士,還是大伯口中的同年兵,他們曾和我一樣年輕,只因一句「隨時准備為黨和人民犧牲一切」的承諾便義無反顧……他們用生命踐行入黨誓言,他們一次次讓我對那份初心,肅然起敬!
我想,那份初心不會被遺忘,也不會隨著時間流逝而變質。新的征程,我們更應該用無言的接力續寫黨的芳華,共同完成從初心出發又抵達初心的信仰回路。
共產黨員不會永遠年輕,但永遠有共產黨員年輕著,也永遠有源源不斷的青春正奔赴在『入黨』的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