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玉霞
端午時節,到處都彌漫著香氣,集市,街巷,胡同,小院,沒有一個地方不散著香。荷包一枚枚,在脖頸掛著,人一走過,忍不住追著那縷香;低頭去瞧一把青青艾,賣艾草的老婆婆捧起,好一縷清香!而最香的應該是粽子香了,醇香甘甜,熱氣騰騰的,仿佛日子都在香裡氤氳著!
端午節包粽子,在兒時,是從來沒有過的。最簡單的粽子食材,對於兒時清貧的生活都是奢侈的。
後來去城裡上學,學校對門的小店鋪裡,有賣粽子的,用兩個大竹筒盛著,散學路過小店,不由就被那一汪綠所吸引。那糖三角似的綠角,就是粽子!一元五兩個,都用紅絲線綁著,忍不住和同學們嘰嘰喳喳挑選著,買了兩個,回到宿捨,坐在小書桌旁,每個人都輕輕地解開包裹的線,一圈圈,再一層層剝開翠綠的粽葉,露出晶瑩雪白的糯米,咬一口,那種軟糯和微甜,讓我們每一個人都安靜下來。
再後來,戀愛,結婚,日子馬不停蹄地追著跑,等有了女兒自然會牽著她的小手去挑選荷包和五彩繩,更是買上幾綹艾草,插在門上。而粽子呢,為了省事,都是攔下門外吆喝的老婆婆,買上五六個擺在飯桌上,看女兒輕輕扯下一葦竹葉,露出甜甜的糯米和一顆蜜棗,再咬一口,就足以讓這熱鬧的端午,有了絲絲縷縷的小日子裡的甜。
可有一天,先生卻突發奇想,從集市上買回了竹葉,糯米和蜜棗,說要親手包粽子,原因竟是我曾說從未嘗過熱氣騰騰的粽子是什麼味道。廚房裡,先生泡米,煮竹葉,包粽子,一邊和婆婆打電話諮詢具體操作事項。我和女兒也跟著有模有樣地包起來,先生蹩腳的纏法,仿佛把粽子五花大綁,本如寶塔似的粽子,如同被捆起來的『囚徒』,最後一家三口,歡歡鬧鬧,把粽子包得『慘不忍睹』。不管三七二十一,下鍋蒸煮。一打開鍋,那熱氣騰騰的甜香立刻竄進了鼻孔,先生迫不及待地用筷子挑出來兩個,盛在白瓷碗裡,讓我和女兒嘗嘗,我照例輕輕剝開,咬一口,那種香不僅僅是幸福的香,更是日子裡的甜,是細水長流的相伴與安暖!
而前不久,在外讀書的女兒視頻說,要回家和婆婆一起學包粽子。我突發奇想,也想再學一學,一時間,先生也要來重新溫習『功課』,一場熱氣騰騰的『拜師學藝』就開始了。婆婆一邊耐心地教著我們包粽子,一邊加柴火,准備蒸煮,一顆顆粗拙的粽子被婆婆放進鍋裡,一時間日子的香甜就在心裡彌漫、蕩漾。
期間婆婆說到鄰居王嬸,早就包完粽子,郵給外地的兒子和兒媳了。只為了讓在大城市打拼的孩子,嘗一嘗這粽子的甜。一座最朴素的小村莊,有一大半的成年人,都去打工了,只留一小半老年人,在這裡守候著漂泊在外的人。每一年端午節的前夕,家家戶戶都炊煙裊裊,那昇起的每一縷香,都帶著人們美好的祈願,飄向遠方。
光陰流轉,歲月變遷。小小的粽子,寄托了人們亙古不變的美好祈福!當在外漂泊的人,帶著一身疲憊,坐在月光下,輕剝一顆粽子時,那入口的軟糯香甜,一定有著家人濃濃的愛,深深的情。
端午時節粽飄香。這粽之香,是暖的、軟的、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