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脈明
哈爾濱聖·索菲亞大教堂和土耳其伊斯坦布爾、烏克蘭基輔和俄羅斯諾夫歌羅德三個國家的聖·索菲亞大教堂並稱世界『四大大教堂』,也是遠東地區最大的東正教教堂。
『五一』早晨五點多鍾,我出了哈爾濱火車站,伴隨著初昇的艷陽來到了雄偉恢宏、高貴典雅的索菲亞教堂前。聖·索菲亞教堂就像一個集萬千寵愛於一身的『美人』,被石頭道街、透籠街、兆麟街和地段街環抱著。盡管時間尚早,但是絡繹不絕的游客紛紛各自在尋找著最恰當的角度與教堂一起留下難忘的瞬間。
聖·索菲亞大教堂,當地人都稱之為索菲亞教堂,通高53.35米,佔地面積721平方米。教堂為東西方向拉丁『十』字,牆體全部采用清水紅磚結構,牆體以大小套疊的磚砌拱券和『十』字構成主體表面,讓人感嘆其形體構造復雜,砌工精細。教堂頂部為巨大飽滿的『洋蔥頭』穹頂,統率著四翼大小不同的四座綠色帳篷頂。『洋蔥頭』最高處是一副金黃色的十字架,直插雲霄。『洋蔥頭』下面是一只巨型16面體的大鼓座,鼓座的每一個側面都開了一個高側窗,起伏的牆拱券、花瓣形和神乳體裝飾著檐口。這是羅馬風格的連續拱券的設計風格,為整個建築平添了幾分異域風情。
在教堂頂部分別有六個大小不一的十字架,十字架通體是金黃色,與綠色的穹頂、帳篷頂互相映襯,使整個教堂愈發顯得雄偉恢宏、高貴典雅。仔細一望,這些十字架的『十』字上方短,下方長,而且『十』字上方有一處平行略短的橫杆,下方有一處傾斜的橫杆。據一位老年游客介紹,上短橫杆代表耶穌受難時頭上的頂板;下斜杆是耶穌腳踩的底板。這一『橫』一『斜』體現出耶穌對眾生的寬厚與慈愛。真沒想到這司空見慣了的『十』字裡還包含著這麼多學問。
在『洋蔥頭』統帥的四個樓層之間有樓梯相連,前後左右有四個門出入。教堂正門篷頂為鍾樓,懸掛著1大6小共7座樂鍾。那座最大的樂鍾由響銅鑄成。聽在廣場上晨練的一位當地老人講,6座小樂鍾可以奏出6個不同音符,每逢重要宗教節日,專業的敲鍾人把7座鍾槌上繩子系於身體不同部位,手足並用,有節奏地拉動鍾繩,鏗鏘的鍾聲響徹雲霄,據說當時連幾十公裡外的阿城居民也會聽到這鍾聲樂曲。不過,現在很多時候不敲鍾了。
索菲亞教堂始建於1907年3月,隨著中東鐵路的建成通車,沙俄東西伯利亞第四步兵師也侵入了哈爾濱。沙俄為了穩定遠離家鄉士兵的軍心,破土動工建造了全木結構索非亞教堂,作為該步兵師的隨軍教堂。同年,俄國茶商伊·費·赤斯嘉科夫出資,以隨軍教堂為基礎,重新修建了一座全木結構教堂。1911年,木牆外部砌了一層磚牆,形成了磚木結構教堂。1923年9月27日,聖索非亞教堂舉行了第二次重建奠基典禮,經過長達9年的精心施工,這座由俄國建築師科亞西科夫設計的拜佔庭式建築精品竣工。1996年11月,該教堂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7年6月,教堂被重新修復並作為哈爾濱市建築藝術館向公眾開放。
索菲亞教堂內部參觀時間是早八點開始,現在時間還不到七點,我因為有事不得不遺憾地離開了索菲亞教堂。索菲亞教堂不僅構成了哈爾濱獨具異國情調的人文景觀和城市風情,更是沙俄入侵東北的歷史見證和研究哈爾濱市近代歷史的重要珍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