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要聞 省內要聞 本地要聞 精彩點擊 專題新聞 通知公告 猛?象詩刊 日報數字報 晚報數字報 綏化晚報新媒體
經濟新聞 綜合新聞 視頻新聞 市場監管 黑土副刊 日報頭條號 小記者風采 日報公眾號 晚報公眾號 綏化直播
  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綏化新聞網  >  黑土副刊

秦淮河邊,有朵不凋的香蓮

來源:綏化日報 2023-06-05 字體:

孫喜倫
 

  有『六朝金粉』之稱的秦淮河,在南京城內蜿蜒流過。東晉以來,這裡幾度成為粉黛薈萃之地,南曲靡麗之鄉,豪門享樂之所。兩岸歌樓舞榭比肩排列,河上游船畫舫往來不絕,琵琶琴弦餘音繞耳,輕吟曼唱撩人心脾。晚唐詩人杜牧夜泊秦淮河,觸景生情,作《泊秦淮》詩:『煙籠寒水月籠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

  『秦淮八艷』之一李香君的妝樓——媚香樓,就在秦淮河畔。媚香樓坐北朝南,背依秦淮河,面臨鈔庫街,右攜來燕橋,南望烏衣巷。這是一座兩層的明清建築,樓下展廳中,陳列著有關『秦淮八艷』的古版書籍,還有銅鏡、折扇、繡花鞋等,正是舊時歌妓的生活用品,房柱、牆壁上懸掛著一些詩聯書畫作品,是後世文人歌頌李香君等『秦淮八艷』的。

  在歷史上眾多紛紛擾擾的文字中,侯方域寫李香君的《李姬傳》,我想應該是最可信的。『李姬者名香,母曰貞麗。……姬為其養女,亦俠而慧,略知書,能辨別士大夫賢否……少風調皎爽不群。十三歲,從吳人周如松受歌玉茗堂四傳奇,皆能盡其音節。尤工琵琶詞,然不輕發也。』這說明李香君正是中國歷史上一位蘭心惠質、纔高志傲的纔女烈女。她花容月貌,纔藝雙全,眷懷故國,憤世嫉俗,堅貞癡情。

  二進院落便是李香君的香閨。匾額上『媚香樓』三個字金光熠熠,字體古朴中帶著嬌媚。院內東側牆角,一叢翠竹映襯著一尊李香君漢白玉雕像,她斜倚在一塊太湖石上,雲鬢插花,素手執扇,正視前方,姿容端麗,把女性的曲線美表現得淋漓盡致。

  沿著又陡又窄的木梯登上繡樓,腳下發出『嘎?嘎?』的聲響。樓上的房間不大,被分隔成會客廳、琴房、書房和閨房。客廳的玻璃櫃裡,有一把仿制的桃花扇。琴房中古琴、曲譜、棋幾依舊,似乎香君剛剛還在這裡撫琴彈奏,此時已走出屋門,是去夫子廟觀景吧?書房內陳設著書櫃、書桌、方椅等,香君當年在此飽讀詩書,並和侯公子及復社文人吟詩作畫,談古論今,懮國懮民。閨房中的月洞門架子床上,錦被玉枕,羅帳流蘇,銅臉盆、銅手爐、銅手鏡依然靜置於此。

  想當年,一個是風流倜儻的翩翩公子,一個是嬌柔多情的青樓女子,侯、李二人在這裡繾綣依戀,這裡可還藏著他們銷魂的歡樂和甜蜜的笑聲?戰亂之時侯方域避禍出走,權奸馬士英與阮大鋮逼迫香君,讓她嫁與淮陽巡撫田仰為妾,香君矢志不從,守樓拒婚,以死相拼,倒地撞頭,以致血濺詩扇。這一幕愛情悲劇,就發生在媚香樓上。

  走出媚香樓,我久久徘徊在秦淮河畔,是在找尋當年『漿聲燈影連十裡,歌女花船戲濁波』的風韻嗎?是在體會《桃花扇》裡描繪的『梨花似雪草如煙,春在秦淮兩岸邊。一帶妝樓臨水蓋,家家粉影照蟬娟』的景象嗎?是又不是。望著那一波微風吹皺的綠水,以及兩岸的朱樓飛檐、黛瓦粉牆,遐思悠悠。

  且莫說『商女不知亡國恨』,南唐後主李煜『玉樹後庭花,花開不復久』的聲聲悲泣,何嘗不是秦淮女子們對自己不幸身世的哀嘆?國運衰微中的弱女子,只是強顏歡笑、以歌當哭而已,真正『不知亡國恨』的人,是那座中的欣賞者——官僚豪紳、新貴權臣。妓女的出現只是社會的墮落,而不是人格的墮落,妓女的行為扭曲,但不是靈魂扭曲。實際上,秦淮女子中不乏如李香君等剛烈、俠義、超俗者,那些前朝對歌女的嘲諷,絕不適用於這些女中英傑,正是她們用癡情丹心,譜寫了浸透血淚的愛情篇章,鑄就了盡顯民族氣節的精神豐碑。這些秦淮佳麗的遭際,猶如一支餘韻不絕的歌,長繞於秦淮河畔。

  我在內心發問:古老的秦淮河啊,你千百年來日夜不息地流淌,是想洗盡鉛華,還秦淮女子以清白嗎?飽經滄桑的秦淮河啊,你留下了多少可歌可泣的故事?衝散了多少官紳顯貴的溫柔夢?漂走了多少商女百姓的辛酸淚?

  秦淮河不語,靜靜地流。


編輯:張桂娟

綏化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