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續坤
常常會在靜謐的夜晚,微閉房門,隔開塵音,然後沏上一壺醇香的綠茶,把自己沈入芬芳馥郁的文字裡。坐得久了,就隨手捧起桌上溫熱的茶壺,輕啜幾口,那暖香瞬間會從舌尖直抵心底,讓思緒和靈魂都變得柔軟而溫情。
由於茶是我的至愛,自然而然,壺肯定不會遜色。和大多數嗜茶的人一樣,我所摩挲的茶壺也是紫砂的,並且在購買時特意挑選了一番,壺身呈古朴的根雕造型,壺口上臥著小巧玲瓏的蓋子,尤其是鐫刻在壺腰的五個鎦金隸書『可以清心也』,更使這把紫砂壺集實用性與藝術性於一體。因此不要說正襟危坐地品茶茗茶,單是捧在手中凝視或把玩,也別有風味和情趣。是啊,可以清心也,以清心也可,清心也可以,心也可以清,也可以清心。多麼奇妙的回旋文!因此,當別人盯著我的紫砂壺發出羡慕的眼光時,我便情不自禁地悠然自得。
紫砂壺買回來的同時,也帶回了一大堆關於養壺的書籍,並由此知曉:選擇一把泥料好的壺後要先開壺,新壺的土味和火氣都比較重,應把新壺衝洗乾淨,再將其置放在乾淨的鍋裡,讓清水漫過壺頂,然後用文火燒開,等水滾過一刻鍾後關掉;如果要用新壺來泡茶,可趁壺身滾熱時用開水澆淋壺身。泡完茶後,用開水將壺燙洗乾淨,或用清水衝洗幾遍,再將壺身倒扣,讓其自然陰乾即可。日子一長,那壺就會養出晶瑩剔透、潤而不膩、珠圓玉潤的效果。
長年茶水的浸潤,已經令我的這把紫砂壺遍身茶味;有時即使不加茶葉,僅用那沸騰的水,照樣能衝出滿口的茶香來。這種情況一度使我感到非常的疑惑,曾經多次打開壺蓋向裡仔細窺探,也曾遍翻書籍從中尋找答案,可紫砂壺裡並沒有奇特的地方,資料上的記載多數語焉不詳,最後還是同樣嗜茶的岳父告訴我:『壺看似沒有生命,其實經過人的泡養和精心呵護,它以溫潤有神來回報主人,這未嘗不是人與壺的一種情感互動,其樂無窮。所以紫砂壺和人身上戴久的玉器一樣,也是有靈性的東西,你這把紫砂壺恐怕已經是壺茶合一了吧!』岳父同時對我還這樣鄭重囑咐:『茶靠泡,壺靠養,平時養的雖然是壺,其實是在養自己,也就是養心養性。』
由品茶茗茶衍生為養心養性,這多少有點參禪的韻味。事實上,我並不信佛,可是參禪的情景似乎無數次經歷過,尤其是在夜深人靜之時,手執一把愛壺,淺抿一杯香茗,聽聽音樂,看看書籍,寫寫文章,在塵世的喧囂中享受一份寧靜,在生活的煩惱中構築一方淨土,那是何等的愜意,何等的欣然,何等的快慰!由此,我終於明白,正是因為紫砂壺給我源源不絕的春泉,這纔讓我的思緒猶如雲卷雲舒的春風,縱橫馳騁於想象的天外天;正是因為紫砂壺給我清新飽滿的澆灌,這纔讓我的文字猶如雨後葳蕤的花草,把綠色和芬芳鋪向山外山。同時,我還頓悟出:壺品亦人品,人若學紫砂壺之大度,必能遇事豁達,心胸寬廣;壺德亦人德,人若學紫砂壺之廣闊,必能智達高遠,光明磊落。
小小紫砂,意象萬千,思想與文化皆沈淀其間,山水與風情都匯集於此,其肚可容山容水容天下,其胸能攬人攬物攬風情。因此,我願在紫砂的浸潤下,褪盡浮華和欲求,無言地釋放靈魂中的雅韻,那時我想我一定會從壺中聽到心跳的聲音,血流的聲音,脈動的聲音,那當然是來自我的生命的聲音。那聲音源源不斷,日夜湧流,最後匯成了浩蕩無邊的江河湖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