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月談記者 王建 魏弘毅
編者按:
今年半月談雜志第17期報道了我市小玉米正串起『農頭工尾』的『黃金產業鏈』。現予以轉發。
在玉米主產區黑龍江省綏化市,一粒粒金黃的玉米,經過發酵、提取、精制等工藝,變身為氨基酸、維生素、輔?Q10等,身價猛增幾十倍,甚至上百倍。小玉米正串起『農頭工尾』的『黃金產業鏈』。
小玉米『大變身』
在綏化市所轄的肇東市肇東星湖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一粒粒玉米加工後變身為淀粉,提純得到葡萄糖,再經過發酵,最後生產出呈味核?酸二鈉等產品。
呈味核?酸二鈉是一種增鮮劑,增鮮度是味精的200倍。『一噸呈味核?酸二鈉市場價格在8萬元至9萬元,今年我們產值預計達到8億元。』肇東星湖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黃勵堅說,玉米粒千變萬化,越變越金貴。
近年來,綏化市堅持深化『農頭工尾』,不斷『延鏈、補鏈、強鏈』,打造千億級玉米加工產業,實現糧食安全和現代高效農業相統一。
黑龍江新和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玉米為原料,生產出輔?Q10、VC、山梨醇、結晶糖、維生素B12等高附加值產品,有的產品每公斤售價上萬元。
在京糧龍江生物工程有限公司,一粒粒玉米經過多道工序後變成L乳酸。『我們年加工玉米100多萬噸,生產L乳酸5萬噸。』公司總經理田強說,L乳酸普通食品級用於奶制品、面包、酒類等,精制食品級用於高檔化妝品、醫藥等,聚合材料級用於生物可降解材料、煙草、農藥等領域。
繪制玉米產業鏈圖譜
綏化市地處黃金玉米帶,去年全市玉米播種面積1576萬畝,產量812.7萬噸。為充分發揮域內玉米資源豐富的優勢,綏化市大力發展玉米精深加工產業,確定了打造新興玉米精深加工中心的目標定位。
綏化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副主任王連輝介紹,根據全球玉米精深加工發展方向、產業鏈條、主導產品,綏化市繪制了黑龍江省第一張玉米產業鏈圖譜,將玉米產業鏈劃分為14條主鏈,主要產品從傳統的淀粉、酒精昇級到維生素、輔?Q10、肌?、鳥?、氨基酸等50多個品種。
經過多年培育和發展,玉米深加工已成為綏化市第一大主導產業。近年來,以星湖科技、新和成、京糧為代表的一批玉米精深加工大企業紛紛落戶綏化。綏化市玉米深加工產品更加豐富,產業鏈上下游銜接更加緊密,產業整體抗風險能力和韌性全面增強,初步呈現集群發展態勢。
今年1月至6月,綏化市35戶規模以上玉米深加工企業實現產值173.8億元,同比增長27.4%。
延長產業鏈,做足大文章
延伸產業鏈,全力增加高附加值產品在本地生產,是綏化市的目標。
位於綏化市青岡縣玉米百億產業園的黑龍江龍鳳玉米開發有限公司,玉米深加工能力達到150萬噸,過去以生產初級產品淀粉為主,如今通過轉型昇級,不斷延長產業鏈,逐步向葡萄糖漿、葡萄糖酸鈉等延伸。
青岡縣工業信息科技局局長姜國偉說,目前青岡縣玉米百億產業園已引進玉米加工及配套企業14戶,年玉米加工能力達到340萬噸,去年整個園區實現產值92億元。
玉米精深加工的關鍵技術是生物發酵,而生物發酵涉及菌種。目前,我國部分行業企業采取進口菌種的方式組織生產,存在『卡脖子』風險。無論從經濟效益還是安全上考量,加強研發,徹底擺脫對國外先進技術與菌種的依賴,是行業發展的迫切需求。
王連輝說,下一步,綏化玉米產業鏈重點向有機酸、多元醇、高端保健品、高端營養品等高附加值方向延伸昇級。同時,支持產業鏈上下游以及配套產業關聯企業之間開展緊密合作,逐步形成分工合理、鏈條完整、相互關聯、運行高效的玉米生物發酵產業集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