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要聞 省內要聞 本地要聞 精彩點擊 專題新聞 通知公告 猛?象詩刊 日報數字報 晚報數字報 綏化晚報新媒體
經濟新聞 綜合新聞 視頻新聞 市場監管 黑土副刊 日報頭條號 小記者風采 日報公眾號 晚報公眾號 綏化直播
  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綏化新聞網  >  本地新聞  >  經濟

紅光鎮:婦女巧編『增收路』

來源:綏化日報 2022-07-06 字體:

奮進新征程建功新時代——走進鄉村看變化系列報道④
紅光鎮:婦女巧編『增收路』

文/攝 潘成軍 全媒體記者 孫曙光
 

       日前,記者走進蘭西縣紅光鎮看到,小小的玉米葉,在農村婦女手中,變成漂亮的頸椎枕、精致的收納筐、好看的車坐墊,拿到市場上受到廣大消費者青睞,為她們增收開闢出了新路。

紅光鎮義豐村廣場。
 

       玉米棒的外皮,看著無用的閑物;農閑在家的婦女,不能創收的閑人。閑人閑物,怎樣纔能人盡其纔物盡其用?在尋求『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助力鄉村振興,拓寬農民就業增收渠道』的過程中,紅光鎮將眼光放在閑置資源利用與農村婦女手巧的結合點上,組織引領農家婦女發展手工編織產業,依靠婦女的巧手編出『增收之路』。

紅光鎮黨委書記李春國,黨委副書記、鎮長張玉輝指導手工編織。

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王坤陪同紅光鎮鎮村乾部到大慶總廠考察。
 

  紅光鎮在義豐村義豐屯設立了手工編制基地,由鎮政府扶持手工編織經紀人,成立手工編制合作社,組織婦女手工編織頸椎枕、收納筐、車坐墊等制品,與企業簽訂收購訂單,實行統一培訓、統一編織、統一銷售的『三統一』管理。6月24日,紅光鎮聘請黑龍江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王坤和優秀手工編織培訓教師舉辦手工編織培訓班,向50名婦女傳授玉米皮手工編織技能。5天的培訓,讓受訓婦女初步掌握了編織技能,每名培訓合格學員可訂單加工玉米皮編織產品,實現年收入3至6萬元。同時紅光鎮與大慶市讓胡路區飛韻職業培訓學校簽訂培訓協議,義豐村委會與飛韻學校也簽訂生產收購協議,可就地取材的玉米葉,機動靈活不耽誤農時的居家掙錢方式,讓農村婦女創業低成本低風險,秸稈的綜合利用率也進一步提高。

巧手讓玉米葉變成增收項目。
 

  『鄉村振興靠思路和實乾,振興等不來,發展靠不來,只有拓展思路,創新方法,充分挖掘自身潛力,依靠腳踏實地的工作,纔能讓群眾看到生活富裕的希望。我們發展手編產業,目的就在於助力鄉村振興,促進農民增收。』紅光鎮黨委書記李春國闡釋了紅光鎮發展手編產業的初衷。他表示,帶農增收,促農發展永遠在路上,為推動鄉村振興,鎮村黨組織會用勇於創新、敢於拼搏的精神和乾勁,為紅光鎮打造一片新天地!


編輯:張桂娟

綏化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