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要聞 省內要聞 本地要聞 精彩點擊 專題新聞 通知公告 猛?象詩刊 日報數字報 晚報數字報 綏化晚報新媒體
經濟新聞 綜合新聞 視頻新聞 市場監管 黑土副刊 日報頭條號 小記者風采 日報公眾號 晚報公眾號 綏化直播
  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綏化新聞網  >  本地新聞  >  經濟

北林香米背後的秘密:好水出好『米』

來源:綏化日報 2022-06-21 字體:

  東北網綏化6月21日訊 ( 特約記者 蔣寶棟 ) 六月的盛夏,風和日麗、暖風拂面。北林大地綠意盎然、處處生機。站在雙河鎮西南村高標准水田區一側,放眼望去,筆直的田埂將綠油油的秧苗劃成標准的『田字格』,硬質化渠系裡,清澈的河水一撇一捺的低吟淺唱,灌溉著萬畝良田。

  蛙鳴四起,鳥聲回蕩,清晨,空氣裡彌漫著沁人心脾的『綠色』味道。今年46歲的劉立威早早起來打理著家裡家外的『散碎零活』,作為水稻種植的『老把式』,對農業生產有著說不完的『道道』。

  在劉立威的帶領下,我們來到他『細心』經營的稻田。他介紹:『今年一共種了10公頃水稻,品種選擇上以優質和口感為主,並且都采用了綠色種植,所以,5月下旬就已經插完秧。』稻田裡秧苗長勢喜人,再過幾天就進入分?期了,這幾天他正忙著在地裡安放二化螟誘導器,進行生物病蟲害防治的前期工作,提起現在水稻種植與以往相比哪裡變化最大,劉立威說的更多的是水利設施的『改善』。

  『我的地就在永恆乾渠邊上,使用的是呼蘭河水。幾年前國家對這周邊所有渠系都進行了硬質化改造,從春種到夏管只要一提閘,不到10分種水就進地。以前一公頃水稻平均產量6噸左右,有了硬質化渠以後,現在一公頃能產8噸左右,用水這方面以前和現在沒法比……』

  以前用水等『半天』,現在用水『一袋煙』。用水的便捷快速已經成為了西南村村民們常說的『諺語』。劉立威提起的永恆乾渠就是依托著幸福水庫而建,1250萬立方米的庫容全來自呼蘭河。在水庫旁我們遇到了水庫管理員孫萬發,他告訴我們,幸福水庫自1959年建成到現在一直灌溉著周邊多個鄉鎮村屯的6萬餘畝良田。

  『呼蘭河水發源於小興安嶺西南麓的爐吹山,上游克音河、努敏河等支流匯合後稱呼蘭河。呼蘭河全長532公裡,北林區境內150.8公裡,流域面積1796.4公裡,由於河水源於冰雪融水,水質純淨清澈見底,我們河夾芯子周邊的居民都是依河而生、依河而息,水稻種植全靠這條河滋養。』作為從事水利管理工作30多年的孫萬發,提起呼蘭河的水始終妙語連珠地說個不停。

  呼蘭河的『純淨天然水』與現代化水利工程的絕妙配伍,就流經雙河鎮這一個鄉鎮而言,年產出優質大米就達到4.97萬噸,出產各類淡水魚20餘種,這裡也成為了名副其實的『魚米之鄉』。

  綠樹環抱,百花齊放,硬質化的幸福乾渠、潔淨的呼蘭河水和微風裡蕩起的粼粼波光,構成了一個童話般的世界。順著渠系沿路北上,道路兩側的萬畝稻田凝翠欲滴,驕人可愛,平坦的萬畝稻田早早地折射出了『豐收』的景象。在幸福乾渠秦家鎮長山支渠南側,北林區米道嘉現代農機合作社的理事長王延平邀請北林區農業技術推中心的李連文,幫助指導有機大米種植方面的田間管理改良方法。攀談之中我們了解到,他的合作社成立於2014年,由於這裡的優質水資源、肥沃的黑土地他選擇走『綠色有機種植』道路。

  『我一年生產綠色大米在300噸左右,有機大米在1萬斤以上,綠色大米3元左右,有機大米8—12元不等,收入特別可觀。下一步我們要依托這麼好的資源優勢,主打訂單精品種植,走自己的品牌之路。』王延平道出了這幾年依托『河水』、『黑土』完成的自己綠色有機大米發展之夢。

  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在北林,這股『活水』,就是滋養了北林萬物、灌溉了北林115.2萬畝水田的『呼蘭河水』。歇息時李連文談起了北林『好水出好米』的秘密,這位看上去頭發花白只有五十出頭的男子,已經在北林的農業戰線上鏖戰了30多個春秋,他的每一句話、每一個數據從春種、夏管、秋收、冬藏都透露著在農業工作上的『乾練』。

  李連文說,北林區地處中溫帶亞濕潤氣候區,橫跨二三積溫帶,年均積溫2580℃、日照總時數2766小時、無霜期129天左右,再加上佔耕地面積80%以上的黑土、黑鈣土、草炭土的土壤類型,將特有的氣候土壤條件配備上年平均入境26.01億立方米水量的河水『自流灌』,就是我們俗稱的『軟水』,北林大米無異是最佳的『好米』。

  『咱們的河水從山上下來路經上游來到北林,由於沒有大型工廠的侵襲,水質清澈見底無污染,而且經過河沙過濾將有害重金屬進行沈淀,保留了原有的微量元素,加之流淌過程中自然添加的天然水肥,補充水稻生長過程中的所需養分,更提供了不可或缺的微量元素,這樣生長出來的水稻纔能筋道可口,營養豐富。』李連文蹲在長山支乾上捧起潔淨的河水打開了話匣子。

  李連文攀談中說,北林區的水資源在周邊地區也是獨一無二的,北林區號稱『六河九岸』,以呼蘭河、努敏河、克音河、墨爾根河、泥河、津河等六條河流組成,克音河匯集到努敏河、努敏河匯集到呼蘭河,泥河和津河分別匯集到呼蘭河,呼蘭河最終匯集到松花江,河流總長度319公裡,乾流及一級支流河道與護堤之間耕地面積53980公傾,從地理位置上看北林區東高西低處於上述河流流經的中上段地區,根據區域性積溫來判定,河水的水溫是最適合農作物生長的溫度,特別是水稻適宜的水溫是產出最好、最優質大米天然因素。

  『省委書記許勤來綏化調研時提出了把稻田地的香味端到桌子上來,把中國糧食、中國飯碗端在自己手裡,為全國人民提供最好、最優、最綠的糧食的要求。北林區從地理位置、環境優勢來看,有著不可替代的先天條件,良好的水資源、肥沃的黑土地、優良的品種、先進的技術支橕,必將打造成為享譽省內外的北林大米品牌。』李連文站起身,指著綠油油長勢喜人的水稻秧苗信心百倍地說。


編輯:張桂娟

綏化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