奮進新征程建功新時代——走進鄉村看變化系列報道①
衛星鎮:發揮資源優勢成就發展新格局
文/攝 潘成軍 全媒體記者 孫曙光
剛進入6月份,望奎縣衛星鎮水頭村果農劉全軍就開始天天往自家承包的果園跑。李花落盡,甜李坐果,看著李子樹上嫩綠果實一天一天長大,他的心裡比吃了李子還甜。

衛星鎮有較為悠久的種植果樹歷史,地產果品品質較有名氣,雖然現有果園102個,地產果2100畝,年產值在2000萬元以上,但由於種植面積較小、銷售渠道不暢、沒有精細規劃,發揮聚合效應,一直沒有形成具有較高效益的產業鏈條。望奎縣委縣政府提出『1030工程』和『六個一百工程』目標後,衛星鎮黨政班子根據衛星鎮自身實際,積極轉換工作思路,從挖掘資源潛力的角度來深入推進鄉村振興發展,決定依托衛星地產果品牌效應,以果農、果園為主體,以村屯綠化、庭院種植為輔助,不斷擴大果樹種植面積,拓寬銷售渠道,發展地產果經濟,延伸產業鏈條,做大做強地產果產業,打造『一鎮一業』發展新格局。
思路一轉天地寬,衛星鎮黨政班子從2021年秋季開始便謀劃將綠化美化、庭院種植與發展經濟相結合,著力將村屯綠化效益擴大化,提出既要綠化出應有的環境美化效應,還要產生拉動群眾生活水平提昇的經濟效益。在望奎縣委、縣政府支持下,衛星鎮將受歡迎的吉盛3號李子、黃太平等果樹作為綠化樹木,在村屯道路兩側綠化帶、空閑宅基地、農戶小園等地能栽盡栽。2021年秋季至今,全鎮新栽植果樹20500棵,目前成活率高達98%以上。其中,水頭村新栽植果樹1.5萬株,實現了整村村屯綠化,閑置宅基地、農戶小園果樹隨處可見。

『隨著果樹種植工作的進一步開展,我們預計明年全鎮7個村48個自然屯地產果栽植量可達10萬棵,三年後村屯果樹可實現產值3800萬元左右,人均能增收1000元以上。』6月8日,在鎮政府一側的公路旁,衛星鎮鎮長潘忠亮看著新植果樹的茂盛長勢,話語裡充滿了驕傲和自信,這些被當做行道樹植下的樹木不僅會產生綠化美化環境的社會效益,成熟結果後收到的經濟效益也不可忽視。
據潘忠亮介紹,去年,衛星鎮在主路(綏望路過境段)兩側建立了衛星地產果一條街,有果農商販30餘家,利用一條街向過往行人銷售果李,一個盛果期便創收300萬元左右。為確保衛星鎮地產果品走得出去,走得更遠,產生更好的經濟效益,鎮黨政班子積極對外溝通對接,經過努力,去年在銷售旺季,綏化慶達大市場為衛星鎮地產果交易開闢專區,供市內外商戶采購,有效地擴大了衛星地產果品的影響力。

沒有等來的成功,只有乾出來的輝煌。對於如何實現地產果經濟的最大效益,在延伸產業鏈條上尋求突破,拉伸地產果產業增值空間,王景龍和潘忠亮的思路和想法不謀而合。『隨著果樹種植面積的擴大,我們將在地產果品牌建設上、市場價格管理上、對外溝通協調上加大工作力度,將衛星鎮地產果批發市場打造成全市乃至全省地產果銷售集散地。』王景龍說。他說,向產品要效益,首先要掌握市場主動權。由於李子等果品盛果期比較集中,大批量產出效益嚴重受制於市場價格。為了解決這一問題,衛星鎮已准備向上申請建立佔地面積1500平方米冷庫建設項目。項目落成後,將儲存地產果30萬公斤,延長地產果銷售期60天,這會讓果農收入增加30%以上。現在衛星鎮為提高地產果價值轉化率,實現增收,正積極主動同果產品深加工企業對接,准備建企業上項目,讓地產果業走深加工之路。
『下一步,我們將堅持放眼長遠,科學謀劃,以廟山生態資源為依托,以果園采摘、特色民宿為紐帶,積極引導農戶將自住房打造成特色民宿,發展以「精品民宿+庭院商務+綠色餐飲」等業態為主的共享庭院經濟,全面激活農村閑置房屋、土地等沈睡資源,實現與市場有效對接,著力將衛星鎮打造成為綏望兩地主題鄉村體驗度假旅游首選地,把田間地頭、鄉村農村打造成為集旅游觀光、休閑度假和農事體驗於一體的特色田園觀光鄉鎮。』對如何巧妙利用現有資源打造發展新格局,衛星鎮黨政領導可謂是胸有成竹,從鎮黨委書記王景龍這番自信的話語中,我們不難想象未來的衛星鎮必會成為一處具有田園風景、富有產業特色、娛有可樂、業有所興的宜居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