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要聞 省內要聞 本地要聞 精彩點擊 專題新聞 通知公告 猛?象詩刊 日報數字報 晚報數字報 綏化晚報新媒體
經濟新聞 綜合新聞 視頻新聞 市場監管 黑土副刊 日報頭條號 小記者風采 日報公眾號 晚報公眾號 綏化直播
  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綏化新聞網  >  黑土副刊

童年的土火爐

來源:綏化日報 2021-11-15 字體:

魏青鋒

  父親年輕時,是老家鄉下有名的泥瓦工,可因一次意外落下殘疾,不在方便爬高,但是手藝一直沒閑著。上世紀80年代末,條件好一些的人家從燒柴火改為燒煤,可是煤燃燒嗆人,不適合火盆烤火,父親出外做過工,見識過外地取暖的土火爐,憑著記憶就在家裡試做。

  開始,父親用紅磚裹著一層泥皮,在火炕的側面鑿一個口,土火爐的煙道和炕洞相連接,這樣不僅解決了煤煙嗆人的問題,而且爐火燃燒的熱量也會悉數被土炕吸收,省卻了每天早晚燒土炕的麻煩。

  冬日,家裡因有了土火爐暖意融融。門外,西北風發瘋似的一會摔打著棉門簾,一會尖叫著鑽進柴垛。父親坐在土爐旁邊,瞇著眼睛打盹,隔一會兒手伸進火爐邊上的小隔間裡,裡面通常會烤著紅薯,空氣中彌漫著一股誘人的烤紅薯香味。

  家裡的土火爐好使了,父親開始接外面的活。去了一次城裡,聯系了一家專門做鑄鐵爐條、封閉鐵圈和蓋子的小工廠。找父親乾活的顧客只要購買了這一套鑄鐵設備,父親做土火爐就不收手工費,甚至後來父親還從家裡帶了泥坯過去。一到秋後,父親的土火爐生意就進入了旺季,一天到晚不著家,正是收秋的時節,莊稼都要收回來,可苦了母親和我們姐弟三個。看著我們手上磨出的血泡,父親愛憐地說年底要送我們一個大禮物。記得那天飄著雪花,我們正圍著火爐聽母親講故事,父親抱著一個大紙箱進來,仔細看原來是臺17寸的彩色電視機,我們興奮地大喊大叫,我家成了村裡第一戶購買彩色電視機的人家!自此後每天家裡都擠滿了人,炕上炕下、爐火邊、灶臺邊到處都是人,比爐火還熱烈的是看電視的人們,不時爆發出一陣哄笑聲。

  有一年,父親給外村一對新婚夫婦盤了土火爐,但有天晚上,火爐蓋子沒有蓋嚴密,爐火熄滅了,恰巧半夜刮了倒風,結果煤氣中毒,差點釀成大禍。父親大清早趕到鎮衛生院,提了禮品並堅持要付醫藥費。之後父親盤土爐的同時,還負責給人傳授封爐火(晚上使爐火處於半休眠狀態)的方法和經驗,直到後來逐漸出現了蜂窩煤爐子、鑄鐵火爐、電爐子、電暖氣等,土火爐慢慢就沒了市場,以後幾年,父親一直在義務做些土火爐修修補補的工作。

  家裡的土火爐在老屋拆遷之前,還一直保存完整。父親去世幾年後,村子整體搬遷,母親隨著哥哥搬到了鎮上。不久,老村子就被夷為平地,據說要建一家機械設備廠,投產後每家可以有一人在廠裡上班。這之後,就再也沒有見過土火爐了,只是在夢中,父親那單薄的身影和那火苗呼呼的土火爐偶爾出現過。曾經的記憶中,土火爐灼熱的光芒溫暖著我們一個又一個寒冬,也照亮了我們的童年時光。


編輯:王晨昊

綏化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