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要聞 省內要聞 本地要聞 精彩點擊 專題新聞 通知公告 猛?象詩刊 日報數字報 晚報數字報 綏化晚報新媒體
經濟新聞 綜合新聞 視頻新聞 市場監管 黑土副刊 日報頭條號 小記者風采 日報公眾號 晚報公眾號 綏化直播
  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綏化新聞網  >  黑土副刊

唯有真情可動人

來源:綏化日報 2025-04-14 字體:

金恆寶

  30多年前,楊愛國這個文學青年剛從大學畢業,分配到了一個大型軍工企業,當時很重視企業文化,我們在『北鷹文學社』經常參加活動。久而久之,就成了摯友。

  沒出幾年,楊愛國和他人合著出版了一部詩集,我們文學社的人對他嘖嘖稱贊。後來,他發表的詩歌《撫冰雕》入選《哈爾濱冰燈詩文選粹》一書。他的詩歌受到許多讀者的好評,但他從不張揚炫耀。後來他從政,沒有時間和精力寫詩了,一下子沈默了20多年。前幾年,他又重新燃起了創作激情,詩歌寫的越來越多,我這個很少讀詩的人,成了他忠實讀者。讓我沒有想到的是,他在寫詩之餘又潛心散文創作。他的散文情真意切,感人肺腑。讀他的散文《母親》,我的心情很久都不能平靜。幾年前,他的養母去世了,養母病重期間為了不影響他的工作,吩咐身邊幾個子女封閉消息。他沒有為養母送終,回家後要到墳前和養母說說話,聊聊天。他在《母親》中寫道:『想見未見,人生大憾;想見難見,唯有慨嘆。』愛國在城裡上學的時候,為了湊足書本費、生活費,兩個弟弟相繼放棄了學業,養母帶著兩個兒子一年四季上山采藥、割藤條,到集市上換取一切費用。有一年愛國回家,家裡來了一些鄰居和老鄉,有人問:『娃,你啥時候退休呀?退休以後到哪兒呀?』養母接了話:『當然是回家,要不能到哪兒?』在《母親》中,有這樣的感慨:『父母在,故鄉就是歸途;父母不在,故鄉就是鄉愁。』

  散文《母親》,述說的是平實的生活和朴素的情感,只有平實的生活和朴素的情感,纔有震撼人心的力量。養母是海納百川的母親,大愛無疆。只有心靈受到激發的人,纔能體會更深的內心情感。

  花草是大自然的微笑。大自然給予人的,是無窮的。故鄉每年開的最早的花是鐵筷子花,被稱為『雪蓮花』,這種花能在零下二十度的極寒環境中傲然綻放。大自然之美的作品是創造出來的,《山有繁花皆春色》著筆最多、分量最重的是洋槐花。我對這種花很好奇,但無緣識花,讀該散文讓我開闊了視野,增長了見識。作者娓娓道來洋槐花的觀賞性和實用性。當某一個早晨突然被一股濃濃的香氣驚醒,你爬上後院的斜坡往秦嶺山上一看,天呢!原來是山裡的洋槐花全開了。昨天還是綠色一片的槐樹林,今天卻披上了鮮亮的銀裝。那銀裝,覆蓋了綿延的山嶺。

  另外的一些散文《奶奶》《鄉間的小路》《山裡娃的求學生涯》等,也各具特色,各有千秋。每一篇散文都動乎心,發乎情,字字句句都是發自心底的真情。

  楊愛國的詩歌引入入勝,激情跌宕;他的散文風行水上,出於自然。


編輯:韓敏

綏化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