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要聞 省內要聞 本地要聞 精彩點擊 專題新聞 通知公告 猛?象詩刊 日報數字報 晚報數字報 綏化晚報新媒體
經濟新聞 綜合新聞 視頻新聞 市場監管 黑土副刊 日報頭條號 小記者風采 日報公眾號 晚報公眾號 綏化直播
  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綏化新聞網  >  黑土副刊

聞一多治印

來源:綏化新聞網 2025-04-07 字體:

程應峰

  1941年,聞一多全家老少八口搬到司家營時,經濟狀況已不堪設想了。目睹聞一多一家的生活困境,一位好友對他說:『雲南出產象牙,昆明又盛行牙章,你懂藝術,又會刻圖章,為什麼不利用這門手藝呢?』

  朋友的話提醒了他。他早年就喜歡篆刻,還因此專門研究過古文字、甲骨文、金文等,他擅長楷書、隸書,小篆也別具風韻。不久,他購置了刀具和材料,回到家裡,笑意盈盈地對夫人高真說:『我還有一雙手,別的勞動不會,刻圖章的力氣還是有的。』高真點了點頭:『你可以試試。』就這樣,他開始了刻牙章的嘗試。在刻第一顆牙章時,他刻了整整一天,手指磨破了,卻絲毫沒有放棄的念頭。

  1943年,聞一多開始掛牌治印。那年秋天,聞一多先生的書桌上,新添了一本自編的印譜。封面左側端正地題了『匡齋印存』四個字,下署民國三二年九月——聞一多開始掛牌治印的時間。同事浦江清在《聞一多教授金石潤例》一文中贊道:『浠水聞一多先生,文壇先進,經學名家,辨文字於毫芒,幾人知已;談風雅之源始,海內推崇……黃濟叔之長髯飄灑,今見其人;程瑤田之鐵筆恬愉,世尊其學。』浦江清認為:『黃濟叔是明代刻印名家,長髯飄灑,可喻聞先生之風度。程瑤田是清代經學名家,兼長篆刻,擬聞先生最為恰當。』

  因對古文字有深厚研究,又專攻過美術,能從藝術的角度構思,頗具匠心,聞一多刻出的圖章迥然不同於俗筆。加上他是極有名望的文學名家與大學教授,掛牌治印一些時日後,慕名求印的接踵而來。聞一多本來教務繁忙,這樣一來,更是忙得不可開交。深夜,孩子們睡了,他聽著孩子們均勻的鼾聲,奮力刻印。白天,與朋友說事,他往往也要拿著牙章刻幾個字。這樣的時候,他風趣地說:『我是個教書匠兼手工業勞動者。』從1944年4月到1946年7月三年間,聞一多在印譜上留下1400方印。就這個數目而言,已近每天一方。事實上,他還有不少印章沒留在印譜上。

  聞一多治印雖是為了謀生,然操守極嚴。1945年『12·1』慘案以後,鎮壓昆明學生運動的禍首李宗黃,為附庸風雅,居然送一方玉石來,請聞一多刻印,限兩天刻好,答應潤例優厚。聞一多根本沒放在心上,將玉石原樣退回。為此,李宗黃對聞一多恨之入骨,令特務將商店中代聞一多收件的吊牌一一砸爛。

  也是在那一年,民盟雲南支部組織有了發展,為方便開展工作,防止國民黨特務破壞,各種文件都以個人名義傳送。一天晚上,民盟雲南支部召開會議,議定用『田省三印』代表民盟雲南支部、用『劉宓之印』代表秘書處、用『祖范之印』代表組織部、用『楊亦萱印』代表宣傳部。刻印的事,聞一多主動擔當起來了。第二天清晨,他拿了這四方印章交給楚圖南。楚圖南『望著一多布滿血絲的眼睛,接過了四枚圖章,深深地為一多的忘我精神所感動』(楚圖南《紀念戰友聞一多》)。同年10月,西南聯大成立時代評論社,出版《時代評論》周刊。作為創始人之一,聞一多在評論社成立的當晚,刻了一方『時代評論社章』隸書印章。據說,聞一多刻的隸書印章,只留下這一方了。

  聞一多給自己刻過幾方印章,其中有一方『叛徒』印章,是他題詞時常用的。他說:『為什麼叫「叛徒」呢?因為我要做一個舊世界的叛徒!』

  當時身為西南聯大中文系教授的聞一多先生,學識造詣精深到何種程度,自是我輩無法推知。更加難能可貴的是,他在經濟狀況不甚理想之際,能心態平和地自謀生計,而且絲毫無怨言。此等胸襟、此等氣度!讓我們看到了這位全國知名學者、民主戰士的另一面,再反觀我們自身,有些人在暫時失落之際不能迅速走出陰影,只是一味徘徊在自責與抱怨之間不能自拔,想想真是教人汗顏。


編輯:劉申

綏化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