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要聞 省內要聞 本地要聞 精彩點擊 專題新聞 通知公告 猛?象詩刊 日報數字報 晚報數字報 綏化晚報新媒體
經濟新聞 綜合新聞 視頻新聞 市場監管 黑土副刊 日報頭條號 小記者風采 日報公眾號 晚報公眾號 綏化直播
  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綏化新聞網  >  黑土副刊

四月是一封淡綠色的情書

來源:綏化新聞網 2025-04-07 字體:

瞿楊生

  春風蘸著晨露,在枝頭寫下季節最溫柔的表白。這表白不是熱烈如火,而是淡綠色的,似新發的柳芽,又如初生的青苔,軟軟地爬上老牆的皺紋裡。每一片新葉都是信箋,每一縷春風都是筆跡,將這個季節的心事娓娓道來。

  我向來以為此刻最是奇妙。它不像三月那般羞怯,也不若五月那般張揚,它只是靜靜地來,將冬天留下的枯黃一點一點染成新綠。這綠色很淺,猶如顏料被水稀釋過,又像是畫家在調色板上不經意間留下的痕跡。大地就這樣被寫滿了情詩,每一行都透著青澀的溫柔。

  清晨走過小巷,牆角的蒲公英已經舉起了黃色的小傘。它們排得並不整齊,東一朵西一朵,恰似頑童用蠟筆隨意點上去的。露水還掛在草葉上,將墜未墜,陽光一照,便成了透明的珍珠。我蹲下身去,看見一只螞蟻正費力地爬過草莖,它大約也覺得這露珠太大,不得不繞道而行。這些細碎的光影,都是春天寫給大地的私語。

  河邊的柳樹抽出了新枝。那柳條真軟,風一來,就輕輕擺動,宛如女子在梳她的長發。有幾枝垂得低了,幾乎要觸到水面。河水緩緩地流,偶爾泛起小小的漩渦,很快又平復了。水底沈著去歲的枯葉,已經變成了深褐色,而新落的柳絮浮在水面,白絨絨的隨著微波輕輕聚散。這分明是季節在書寫,用柳枝作筆,以河水為墨,寫就一封流動的情書。

  菜場裡,老婦人擺出剛挖的春筍,外殼毛茸茸的,沾著濕泥。剝開一層,裡頭是嫩生生的白,指甲一掐,便沁出汁水。旁邊放著新摘的香椿,紫紅色的嫩芽散發著特有的香氣,有些刺鼻,卻又叫人忍不住想多聞幾下。一個小姑娘蹲在攤前,正專心地看著竹籃裡的蠶豆,豆莢碧綠飽滿,她用手指一個一個地數著,嘴裡還念念有詞。這些時令鮮物,都是此刻捎來的問候。

  午後忽然下起了小雨。雨絲很細,落在臉上幾乎感覺不到,只有睫毛上掛了水珠時纔曉得是下雨了。泥土的氣息漸漸濃了起來,混合著青草的味道,竟有些清甜。蝸牛們不知何時爬上了石板路,身後蜿蜒的水痕在夕陽下泛著微光。一只黃狗躲在屋檐下,懶洋洋地打著哈欠,對雨毫不在意。這雨是春天的絮語,輕輕敲打著每個人的心扉。

  傍晚雨停了,西邊的雲層裂開一道縫隙,漏出幾縷金色的光。槐樹上停著幾只麻雀,嘰嘰喳喳地叫著,忽而又一齊飛走,只剩下樹枝輕輕搖晃。晾衣繩上的水珠滴落下來,在地面的小水窪裡畫出一個又一個圓圈。這是季節未完的詩句,在暮色中繼續書寫著它的故事。

  四月的情書,就這樣輕輕展開在每一個角落。新抽的柳枝是它微微上揚的嘴角,初綻的野花是它淺淺的笑靨,連泥土裡冒出的筍尖,都是它藏不住的心事。你若俯身細看,便能讀懂這字裡行間的溫柔;你若靜心聆聽,定能聽見它在春風中的低語。原來最動人的情話,從不需要華麗的辭藻,就像這四月的綠,淡淡的,卻已寫滿整個季節。


編輯:劉申

綏化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