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要聞 省內要聞 本地要聞 精彩點擊 專題新聞 通知公告 猛?象詩刊 日報數字報 晚報數字報 綏化晚報新媒體
經濟新聞 綜合新聞 視頻新聞 市場監管 黑土副刊 日報頭條號 小記者風采 日報公眾號 晚報公眾號 綏化直播
  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綏化新聞網  >  黑土副刊

姥姥院中的那棵棗樹

來源:綏化日報 2025-03-31 字體:

李樹林

  姥姥來電話說:『你表弟要結婚,務必要來呀,給我壯壯門面。』話語既親切,又帶有懇求的意味,我立即說:『姥姥呀,我一定趕回去。』

  放下電話,我陷入沈思。姥姥大半輩子沒過上舒心日子,從小喪父失母,跟著孤鰥的爺爺相依為命。出嫁以後,憨厚又倔強的姥爺,動不動就對姥姥發飆施倔,只活到40歲出頭,便把年幼的一雙兒女全拋給姥姥,孤兒寡母好不容易熬到我母親結婚。然而意想不到的是,舊的傷痛尚沒縫合,新的悲痛又持續撕扯。她剛給舅父娶妻生子,就在孫子一個月大的時候,夫妻雙雙遭遇車禍喪生,本指望讓姨母晚嫁幾年,能幫著照顧孫子,可沒想到孫子沒長大,剛滿兩歲時,姨母也慘遭橫禍身亡。姥姥自己獨守著孫子,靠撿拾破爛供孫子上了大學,安排了工作。想到這些,我深感愧疚,沒能在姥姥需要幫助的時候給予必要的幫助。這次表弟要結婚,我必須遵命而行。

  第二天下午,我就趕到姥姥家,院中的那棵棗樹顯得特別醒目,樹有水桶般粗,看上去枝葉茂盛,濃蔭密布,樹上掛滿紅彤彤的果實,一陣微風吹過,樹枝跟著搖曳起來,似乎向我訴說那些過往的故事。

  這棵樹何時栽下姥姥說不清楚,只記得她嫁進這個院子時,正時逢春天,滿樹的花苞,次弟綻開,白裡透紅的花朵,潔白如玉。舅父和姨母比我大不了幾歲,小時我又是姥姥家的常客,我們時常在樹下捉迷藏、捕蝴蝶、踢花毽,後來去了遙遠的地方參加工作,同這棵樹一別就是近30年。

  今天再細瞅這棵樹,只見樹大變了模樣。遒勁的樹乾,龜裂起褶,遍身嶙峋,虯枝盤節的樹冠像一把巨傘深紮進蔚藍的蒼穹,緊抱著遙遠的時空。我驚奇地發現樹乾的半邊有明顯被雷擊的跡象,整個樹身已經被劈開兩半,在泛紅發亮的『開甲』處,可見有些枯枝敗葉,可在另一側卻又生發出不少鮮嫩新枝,照樣開花結果。這種景象讓我迷惑不解。同在一棵樹上為何既有滄桑,又有新鮮。

  我正陷入沈思,姥姥從屋裡顫顫巍巍地走出來,見我站到院中,便高門大嗓地說:『哎呀!大外甥咋不進屋呢?』我回答說:『我正瞅這棵老棗樹呢,想不到被雷劈了還能發出新芽。』老人聽我這樣說,接上話茬戲謔地說:『這樹同人一樣,也會返老還童呀,越是雷劈電擊,越是能變得年青。大外甥,你看我這老不死的,快活到百歲啦,還生出兩縷青絲。』說著姥姥捋了捋鬢角灰青的頭發。

  我定眼細瞅姥姥,雖然消瘦了許多,滿臉的皺紋像縱橫交錯的蜘蛛網,鐫刻著世紀滄桑的風塵。但她那滿頭白發中仍摻雜著根根青絲;一雙深邃的眼睛依舊炯炯有神,深陷在眼窩裡像一對黑棗仁鑲嵌在裡邊。她活生生的形象就像院中這棵老棗樹。我打趣說:『姥姥您站在這裡,同這老棗樹相映成趣呀,這樹已活過百年越活越年青,您也定能活過百年。』

  姥姥笑了,聲音依舊響亮:『越過百歲可打不住,我同這棗樹一樣,腳底有根須,有它在我就能生出汁漿供養子孫。你看我渾身有著使不完的勁。』說著老人抖了抖身子。

  姥姥這番話如雷貫耳,似乎我聽到老棗樹抵御風暴的吱嘎作響聲,聽到老棗樹橕著沈重樹冠的吭哧聲,聽到老棗樹正喘著粗氣為枝葉輸氧供汁的喘息聲。那是老棗樹仍把活著的半拉身子上的血脈加速運轉起來,滋養一樹的繁茂鮮活,仍把活著的半拉身子上的筋骨強壯起來,扛住世間的風雨摧折。


編輯:韓敏

綏化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