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孫婕妤
離開龍三村,穿過一大片花田,遠處竹林繁茂的地方便是武舉人阿太的墳墓。每年清明,武舉人阿太的墓上插滿掛青,風起青飄,遠看像阿太寶劍上威武的劍穗。
武舉人阿太,是咸豐八年鄉試第二十二名武舉人,孫權第五十五世孫,傳聞他力大無窮、純孝勇毅。族譜為他單列了一傳。
咸豐十年春,賊匪入侵。阿太將父母藏匿於山中後,奉父親之命回家取金。金子還未拿入山,阿太便聽說長子寄生、次子春生被賊人捉去。阿太把金子扔在路邊,決意救兒。一路尋去,兩位公子沒見到,賊人卻越湧越多。阿太憤然殺敵,越戰越勇,可惜寡不敵眾,被刀劍壓身,摔倒在地。賊首見阿太勇猛,用金錢誘惑阿太投降效力,阿太不從。賊首又松了捆綁阿太身上的繩索,以示友好。阿太奮起奪刀,一招斬殺賊首。
父親說阿太有一柄寶劍,重達千斤。但從阿太殺敵的戰績、敵首幾次勸降上看,他的確武藝高超、英勇無比。
阿太最終沒能在那場奮戰中活下來,他殺掉敵首後,被賊寇所殺。傳記中沒有詳寫當時的場景,我卻透過薄薄的書頁,看到他那柄染血的佩劍。看阿太的歷史,我的心脈劇烈跳動,聲聲震動中不止有對英雄人物的感佩,亦有揮灑豪邁的蠢蠢欲動。
忽然,我的腦海中產生了一個奇妙的念頭:雖然我是個女孩,但我的力氣應該很大,畢竟我有武舉人阿太的基因。
於是,我自己搬桶裝水,拎著沈重的書箱上下三樓,學古典舞時選擇了更為利落的劍舞。當我握緊劍柄,精心挑選的紅穗子如同一輪紅日,與我的汗珠一同下墜,顫抖的手臂似乎無法再揮出下一劍。這一刻,我猛然想起一躍而起的阿太,小臂的肌肉頃刻收緊,艱難地跳完了最後一個動作。
看著鏡子裡氣喘吁吁的自己,我明白,我並沒有繼承阿太力拔山兮氣蓋世的武功,但我卻能學著武舉人阿太的風骨,戒掉日常生活的一些怯懦。
又是一年的清明節,我們來看武舉人阿太。
我和父親到時,已有人清掃墳前空地,亦有人清理墳上草木。路過花田時,明黃色的花瓣抖落在我的褲腿上,此刻紛紛飄於阿太的墳前。
武舉人阿太與父親相隔很多輩,多少祖先的墳塋已經消失在茂林深山中,唯有他棲身的土包,從容平和地靜立於此。林間春風寒峭,帶點從歷史深處吹來的滄桑。
武舉人阿太傳記的最後,有一小段他長子寄生的故事。在阿太死後一月有餘,他苦苦尋找的長子,從敵人中殺出逃歸。當他聽說父親被敵所殺,立刻痛哭不已,發誓為父親報仇。他和他家的父親一樣,獨自尋敵殺敵,最終亦死在敵人的刀劍下。
崇敬英雄是人的本能。
我將准備的掛青插入墳頭後,父親點燃香,遞我三炷。我們父女在飄搖的掛青下沈默站立,問候這位不曾見、心往之的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