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要聞 省內要聞 本地要聞 精彩點擊 專題新聞 通知公告 猛?象詩刊 日報數字報 晚報數字報 綏化晚報新媒體
經濟新聞 綜合新聞 視頻新聞 市場監管 黑土副刊 日報頭條號 小記者風采 日報公眾號 晚報公眾號 綏化直播
  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綏化新聞網  >  黑土副刊

聆聽杏花開

來源:綏化日報 2025-04-14 字體:

孫喜倫

  在這喧囂忙碌的人世間,我很想放慢腳步,駐足春天的一片花海,聆聽花開的聲音,體悟生命綻放時的神奇,尋找內心的寧靜與平和。

  或許杏花就是春天遞來的第一封請柬。

  北方的春天總是姍姍來遲,當我從杏花春雨江南賞春歸來,家鄉又連續數日雪花飄飛,紛紛揚揚,纔正式做了一場冬的告別。

  心心念念盼春到,悄然杏花滿枝頭。唐代韋莊詞曰:『春日游,杏花吹滿頭。陌上誰家年少,足風流。』而如今,我『老夫聊發少年狂』,也來個杏花樹下聽春語。

  我急切地踏著春風的腳步,來到小區後面的世紀大道旁,奔赴一場與杏花的約定。只見眼前的杏花開得怡然而嬌羞,開得端莊而聖潔。我隱身樹下,仰頭靜靜觀賞,聆聽杏花開放。

  其實,春天的花事太多,北方的報春花還有丁香、榆葉梅、櫻花、連翹、迎春等品種。而我鍾情杏花,更多是因為它就在我的家門口,出門便見,僅世紀大道的杏花長廊,就綿延約3公裡,那是伴隨這條道路的修築而配套載植的。這些二十多年的老杏樹,姿態蒼勁,冠大枝挺,壯觀氣派。『杏』與『幸』諧音,杏花兆吉祥,豈不正寓示著這是一條通向幸福之路嗎?

  在我的家鄉東北,每到4月中旬,天氣還有絲絲寒意,杏花便拖著春的裙裾,爆發出積蓄了一個嚴冬的力量,在粗糙縱裂、看似枯槁的暗紫色枝條上簇狀開放,嘩地捧出一片嬌艷。僅三五天時間,便繁花麗色,胭脂點點,如煙似雪,艷溢香融,濃郁的香氣誘人襲人。

  杏花開放,猶如一場盛大演出的序曲,告訴你,春天來了,熱鬧開始了,之後便默默退場。

  細細端祥,那艷紅的杏蕾,如團團彩球,含苞待放。隨著花瓣的伸展,色彩由濃漸漸轉淡,到謝落時便雪白一片,可謂紅紅白白一樹春。一棵棵杏樹,如同身著白紗裙的嬌羞少女,簇擁在一起竊竊私語,或許是在比美?一朵朵杏花像一只只粉蝶振翅欲飛,仿佛又是一個個春的笑靨。對著日光看那圓潤的花瓣,可見細密的紋路,宛如一枚枚郵戳,傳遞著泥土裡寫下的春的密碼。

  杏花初開如火,盛開如雪,紅而能白,有姣容嬗變的色彩,有風情萬種的姿態,有沁人心脾的清香,更有繁密嬌艷而又溫柔朴實的整體風韻。

  古往今來,和杏花有關的詩詞歌賦浩如煙海,俯拾皆是。

  北宋王安石在《北坡杏花》詩中寫道:『上波春水繞花身,花影嫵媚各佔春。縱被春風吹作雪,絕勝南陌碾作塵。』他把杏花飄落比作紛飛的白雪,岸上花朵,水中花影,各顯芳姿,美得像一幅水彩畫。

  宋代宋祁因『綠楊煙外曉寒輕,紅杏枝頭春意鬧』一句而名揚詞壇,被世人稱為紅杏尚書。這個『鬧』字不僅有色,似乎還有聲,形象傳神地刻畫了杏花的繁茂濃密、活潑天真,而又富有生機的內在神韻,將爛漫的大好春光描繪得活靈活現,情趣盎然。

  宋人葉紹翁面對出牆的杏花,則是喜形於色,寫下了流傳千古的名句:『滿園春色關不住,一枝紅杏出牆來。』只可惜後人對其意境理解有限,竟然從詩中生發出一個曖昧而香艷的成語『紅杏出牆』,成了女子出軌外遇的代名詞,不能不說是一種褻瀆。

  李清照該是一朵嬌情的杏花,她的詞中幾乎無處不有杏花疏影的浪漫與萌動。『暖風遲日也,別到杏花肥。』她借杏花表達了閨人幽獨的離思與韶華易逝的悵惘。李清照尤喜肥瘦對舉,有『綠肥紅瘦』和『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的名句,這個詞是她對漢語的不朽貢獻。

  人們對杏花寄托了情感志向,讓其承載了獨特的文化意蘊。

  今天人們多把教育行業稱為『杏壇』,把醫藥行業稱為『杏林』。《莊子》載:『孔子游乎緇帷之林,休坐乎杏壇之上。』『緇帷』指樹木繁茂,是說孔子聚徒授業講學、休息的時候,就坐在杏林中高臺上。人們出於對孔子的敬仰,遂以『杏壇』泛指授徒講學之所。而『杏林』說法源自葛洪《神仙傳》:東吳神醫董奉『為人治病,不取錢物,使人重病愈者,使栽杏五株,輕者一株,如此數年,計得十萬餘株,郁然成林。』人們由此稱他為『董仙杏林』,並用『杏林』來指代中醫藥界,寓意春風滿地,妙手回春。

  唐代科舉考試放榜時間正是杏花開放之時,按習俗,進士及第者要參加曲江池畔的杏園宴會,以示對孔子的紀念,謂之探花宴,杏花也因此被稱為『及第花』。鄭谷《曲江紅杏》中『女郎折得殷勤看,道是春風及第花』,就是借女郎口中的杏花,道出詩人希望科舉高中的願望。

  杏花裡的春天,是有故事的;杏花裡的春天,也是有聲音的。花開的聲音與鳥兒的鳴叫,同樣悠揚、美妙。我在聆聽杏花開放時,感悟到春天的生機與生命的活力,似乎聽到花兒在爭著對我說:春天在這裡!在這裡!


編輯:韓敏

綏化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