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人語 / 李犁 姜超

作為一個靜觀者,餘述斌的詩由淨轉靜,不僅努力心靜,有些詩已經進入意靜,也就是讓意識清空,不僅清除雜念,人也空成自然之物,並在其中陶醉又任性而為:『不僅看遠山,容易亢奮/松柏在其中,勸退一大群白雲』——這完全是一種自為狀態,且很玄妙。一是詩的所指空澄而靈妙,猶如參到了禪;二是能指既人的思維包括想象力都得以神賜,靈而活,使巨石有了心思,樹木開始說話,一切都靈動起來。這就是心物宛轉,人情化了物,物又吸納了人。物與人互為鏡像,互相映照和滲入,詩有了自然之氣又見人心。 ——李犁
譬如《木門》一類的詩作,餘述斌的用意不是依賴某種哲學給予人們什麼,這些詩更接近暗夜裡的輕喚。不難發現詩人始終在窮天究地,胸次因之闊大無邊但又纖毫畢現。關注自我與他人,會增添詩歌的人間屬性;而賦予詩以神性,則會蕩滌凡俗、衝決阻礙,以靈視之眼,探宇宙之秘、析天地之美、達萬物之理。
詩意源自主觀感受,需要主體找到恰切的審美意識,它也是一種喚醒。當餘述斌胸懷噴薄而出的情愫、意緒時,他在顯形、顯義之間掂兌不已。『寧鳴而死,不默而生』,詩人注定語不驚人死不休。 ——姜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