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要聞 省內要聞 本地要聞 精彩點擊 專題新聞 通知公告 猛?象詩刊 日報數字報 晚報數字報 綏化晚報新媒體
經濟新聞 綜合新聞 視頻新聞 市場監管 黑土副刊 日報頭條號 小記者風采 日報公眾號 晚報公眾號 綏化直播
  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綏化新聞網  >  黑土副刊

素琴悠遠

來源:綏化日報 2023-05-08 字體:

熊代厚
 

  離開那個小城很遠了,那低回的音樂仍在耳邊縈繞,那搖動的手指在起伏,夏日陽光下的白發在眼前閃動。

  我沒有想到今天會看到這樣讓我感動的一幕,我到和縣是去尋覓劉禹錫的陋室的。陋室掩映在森森古木之中,門兩邊掛著木刻的對聯: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

  我沿著時空的隧道,尋覓著他在大唐王朝的足跡,我想象著當年他這陋室裡調素琴、閱金經的情景,隱約中聽到陋室院外絲絲縷縷的音樂。

  出得陋室小院,尋著琴音向西,是一排長長的紫藤長廊。如瀑的紫花已凋謝,藤蔓的綠葉十分的茂盛,濃密的覆蓋著長廊,濃蔭匝地,雖是初秋,卻綠意盎然。

  陽光正好,不炙不弱,灑在每一個角落。長廊的外面是一個小小的公園,有不少休閑的人:三五一群聊天,祖孫逗弄貽樂,戀人牽手低語,閑人靜立觀棋,一切是那樣的安寧而祥和。

  琴聲從長廊的最西邊傳來,我細細看去,一位老者紅顏白發在拉著二胡。

  他坐在一個小木凳上,面前的石墩上放著一本泛黃的琴譜,身邊地上放著一個黑色的舊木匣。他的臉方正,發純白,臉紅潤,他拉得那樣專注,琴音裊裊。好多人被他的琴聲吸引,圍了過來。他沈浸在他的琴聲裡,忘了周圍的一切。

  前幾支曲子不甚明白,只是覺得悠揚。他調整了一下琴弦,拉出第一個音符時,我的心輕輕顫了一下,因為指間弦隙流淌出來的是《二泉映月》。

  這支曲子太熟悉了,哪怕混在一萬支曲子裡。以前都是在電視或是廣播裡聽,雖是好聽,到底隔了一層。今天,在這樣的一個午後,在溫暖的秋陽裡,在劉禹錫的陋室邊,親眼所見,親耳所聞,給心靈的震撼更大。

  我怔怔地站在那裡,心到了江南。惠泉湧動,清亮的月光映在水中。

  我曾到過無錫,到過阿炳的故鄉,走近當年他生活的小屋。他陷在一個黑暗的世界,被貧窮所困,被疾病所困,被世俗所困。他拉起那懮傷的曲子,撫慰一顆孤寂的心。

  苦難本來給人們帶來悲痛和哀傷,但對一個敢於和命運抗爭的人來說,卻是一筆財富。在黑暗的世界裡,他的心更靜、更堅。他仿佛看到惠山的清泉,看到那照耀清泉的月光,看到樹木蔥蘢,看到身邊有許多人在陪伴。

  這悠悠的琴音仿佛是在等待,等待著一種結束,又或在等待一種開始。它時而低緩,時而高昂,時而陰柔,時而激越。如怨如慕,如泣如訴。每一次抑揚,眼裡仿若顧盼到的每處角落,都埋藏了鳥語花香般的希望。

  整個世界都安靜下來,拉琴的老人丟下了琴譜,雙眼微閉,琴弦迂回,每一個人深陷在琴音中。

  這琴音裡,你聽不到喧囂,你也聽不到欲求。一份感動在心中湧起,靜若山泉般地流淌,和著一種神來般的力量,持續擴散著,源源不息。

  小小的陋室安靜地立在眼前,當年的劉禹錫正端坐在陋室裡,凝神調撥著這一把素琴。

  他少年成名,譽滿京華。因參加王叔文的政治集團,被一貶再貶,從朗州到連州,從夔州至和州。

  按當時的規定,他應住衙門裡三間三廈的屋子,當時和州的知縣是個趨炎附勢的小人,他見劉禹錫被貶而來,便把住房由三間縮小到一間半。劉禹錫不爭不怨,提筆寫下傳頌千古的《陋室銘》。

  他在政治上飽受著一次次的打擊,貧困潦倒,但從未泯滅一顆樂觀向上的心。這一段時間,他的詩文雖有哀戚之意,但從來不曾絕望,始終有著一份潛在的抗爭。同是天涯淪落人,時空千年,他和阿炳的心靈是如此相通。

  一個年輕的姑娘流下了眼淚,用手輕輕地抹拭。音樂停止了,掌聲響起後,我對老人說:你的琴聲把她拉哭了。

  老人微微地笑了一下,再次撥了撥琴弦,『噢,那我拉支歡快一些的曲子吧。』他翻了一頁琴譜,拉起了《喜送公糧》。

  這一場演奏,沒有宏麗的殿堂,沒有華美的服裝,沒有高端的配樂。這紫藤長廊擁有的只是綠葉,長廊外是溫暖的陽光。這原色的小木凳上坐著的只是一個普通的老人,觀眾皆是庶黎之民。

  素琴本指沒有任何裝飾的琴,這一把舊陋的二胡,在這個秋日的午後流淌著人間最美的音樂,滌蕩著心靈,雖處陋地,何陋之有?


編輯:韓敏

綏化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