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要聞 省內要聞 本地要聞 精彩點擊 專題新聞 通知公告 猛?象詩刊 日報數字報 晚報數字報 綏化晚報新媒體
經濟新聞 綜合新聞 視頻新聞 市場監管 黑土副刊 日報頭條號 小記者風采 日報公眾號 晚報公眾號 綏化直播
  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綏化新聞網  >  黑土副刊

勞動之美

來源:綏化日報 2023-04-28 字體:

鮑安順
 

  拜訪好友阿彬時,他給我看他新畫的一幅畫,畫裡的年輕母親,春風滿面,走在花開的春野上,右肩挑著秧苗,背上綁著小男孩,左手裡提著一壺茶水,身邊跟著提竹籃的小女孩。阿彬告訴我,這是他母親年輕時的形象,背上的男孩是他,女孩是他姐姐。他還說,他母親很能乾,忙完家務,又要忙農活,一生養大了五個兒女。我聽說後,給這幅畫起個名字,叫『勞動之美』。那畫裡的母親特別美。他聽了說,他也是這樣想的,是創作這幅畫的初衷。

  我說,那勞動之美,讓我想起畫家羅中立的油畫《父親》,還有他的《春蠶》,又名《母親》,那畫境特有創意,畫功了得。阿彬說,羅中立畫出了勞動之美,不只是父母親,他的《故鄉》系列組畫中,將中國農民秉性之美,農村生活,表現到了極致。阿彬還說,那些作品畫幅不大,設色沈郁,人物形象粗朴,仿佛信手拈來的現實生活,卻讓人感受到古老山野的清新氣息,童年生活的溫情回憶,心靈殷實的寬廣祥和。

  阿彬還告訴我,唐代布袋和尚寫詩雲:『手把青秧插滿田,低頭便見水中天。心地清淨方為道,退步原來是向前。』寫得多好,通過插秧時的勞動場景,表達出生命禪機,生活哲思。我聽了說,是呀,古人寫勞動之美的詩,太多了,比如唐代詩人李紳寫過的兩首《憫農》詩:『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四海無閑田,農夫猶餓死。』『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阿彬聽了我的吟詠後說,此詩家喻戶曉,婦孺皆知,寫出了悲憫中的偉大,偉大中的至美。

  《詩經·周南·芣芑》中,描述一群女子,在田野間采摘車前草的歡快心情,那芣?,就是車前草。還有,《詩經·魏風·伐檀》中,人們砍伐檀木,唱著勞動號子,寫出了勞動之美的生動場景。阿彬說,《詩經》中,那寫勞動之美的,還有《魏風·十畝之間》的采桑歌、《周頌·良耜》的收割謠、《周頌·豐年》的豐收歌、《小雅·無羊》的牧羊曲等等,處處可見先人勞動身影,那質朴的文字裡,呈現勞作的歡愉,生活的情趣,生命的激昂之情。

  歷代詩詞歌賦中,不乏贊美勞動佳句。晉代詩人陶淵明寫道:『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唐代詩人白居易在《觀刈麥》中詩雲:『婦姑荷簞食,童稚攜壺漿。相隨餉田去,丁壯在南岡。』還有唐代『詩佛』王維在《春中田園作》描繪:『屋上春鳩鳴,村邊杏花白。持斧伐遠揚,荷鋤覘泉脈。』皆為勞動之詩,寫得情趣盎然。阿彬聽了說,他更喜歡唐代大詩人李白的《秋浦歌》:『爐火照天地,紅星亂紫煙。赧郎明月夜,歌曲動寒川。』那詩意裡的勞動之美,寫得淋漓盡致,那爐火、紫煙、明月、歌曲、寒川,交融一體,呈現出天地之美,雄壯之美,朗闊之美。

  阿彬還說,宋代田園詩人范成大在《秋日田園雜興》裡詩雲:『晝出耘田夜績麻,村莊兒女各當家。童孫未解供耕織,也傍桑陰學種瓜。』寫得歡快愉悅,情趣盎然。我聽了說,南宋詩人楊萬裡的《插秧歌》寫道:『笠是兜鍪蓑是甲,雨從頭上濕到胛。喚渠朝餐歇半霎,低頭折腰只不答。』那水田裡的農活,會不會讓你想到你母親,忙碌在雨中,在田地裡,在生命的堅韌中。

  詩人泰戈爾贊美勞動說:『在花朵的夢中,園丁永遠醒著。』阿彬還說,他的母親,就是園丁,不分晝夜,不辭辛苦,一生『擼起袖子加油乾』,就像作家莫言所說,勞動之美是人世間最美的,我母親做到了。歌曲《勞動托起中國夢》中唱道,『中國夢,幸福夢,富強夢,實現夢想靠勞動……共同築起中國夢……那裡有我們勤勞的身影,那裡有我們創新的勞動。』把勞動與中國夢聯系起來,煞有深意。諺語說:『雁美在高空中,花美在綠叢中,話美在道理中,人美在勞動中。』勞動之美,是世間大美,人間大愛。


編輯:韓敏

綏化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