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水
印象當中,每每都是年過完了,春天就來了。而北方的春天總是在盼望著盼望著,翹首以待中,姍姍來遲,因而越加的期盼和向往,目光所及心之所向無不是尋覓春的訊息和春日的美好。
白雪卻嫌春色晚,故穿庭樹作飛花。
詩人定是和我一樣想春念春催春盼春的急性子,看著北方三月的飛雪詠嘆。
江南無所有,聊贈一枝春。
朋友在江南,每逢春日總有游春美圖寄來,暢游分享之際,總是遺憾不能身臨其境。分身乏術之時,只好寄托文字,而文字的精髓與美妙盡在詩詞之中。
如今飛速發展的時代,人們為了生活忙碌奔波,無暇感思。而古人對四時的感懷卻更為敏銳和細膩。古人完全按照自然的節奏,接受老天的安排。春種夏鋤秋收冬藏,順時而動,天人合一。對於大自然春花秋月的感悟和人生苦辣酸甜的品味深藏於唐詩宋詞之中,《四十之詩》正是古人苦吟的精華,是穿越千年而來的風花雪月,是歷經千年而不朽的錦心繡口。
唐詩宋詞的精絕,如詩如畫,古人誠不欺我。
小時候背詩,最先感知到小小詩句魅力的一句春江水暖鴨先知,因為那是經常看到的畫面,卻表達不出來的意境;還有小荷纔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而後在學校的操場遠眺草色遙看近卻無,一語道破初春時節新綠的若有似無;看到一幅沙漠的畫面,靜止在眼前,脫口就出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到了江南蘇州人家裡,移步易景,領略了各種各樣的窗,方知窗含西嶺千秋雪的妙意;出了後角門,映入眼簾的是石階入水小舟自橫,順嘴就溜達出來門泊東吳萬裡船了;當你站在高山之巔,心潮澎湃無以言表之時,大聲吟誦的是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那種大氣磅礡.……
唐詩以抒情詠物言志的精妙,總能表達出我們想說沒說出來的心聲,那麼精絕凝煉,讓我感慨老祖宗給我們留下多麼寶貴的遺產,怎能拒之心門外呢?能夠跟隨蒙曼老師與唐詩為伴,在自由王國裡邀游該是多麼愜意:
春天,一絲和風到了,那是淑氣催黃鳥,晴光轉綠苹。
夏天,一縷荷香來了,那是荷風送香氣,竹露滴清響。
秋天,一滴露水凝了,那是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
冬天,一片雪花飄了,那是終南陰嶺秀,積雪浮雲端。
吟詠四季,在千年的歲月輪回中,暢想與李白杜甫王維相遇,感受唐詩的千古流韻動人風情,與仙人們共同品味美妙的四時之詩,渡此餘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