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鄉一年四季都被茂密的樹木包圍著,而在這數不清的樹木中,只有平凡的柳讓我傾心、讓我景仰!滄海桑田,白駒過隙,挺在胸間、映在眼裡、活在心裡的,卻依然還是柳!
『五九六九,沿河看柳。』春寒料峭的北國剛剛踱出冬的圍欄,那剪剪寒風尚在卷起田野深處斑斑駁駁的殘雪,倔強的柳芽就睜開了惺松的睡眼,在枝頭上點出了一串串嫩黃色的音符,為北國邀來了鵝黃的春色和旋律。隨著柳梢的拂動,和煦的春風便悄然掠過剛剛蘇醒的大地。一時間,萬物欣欣然睜開了雙眼,酥枝拂風,吹面不寒,燕子銜泥,水面初平,杏花初雨,淺草沒蹄。春,隨著柳的召喚姍姍而來!
春風裡,陽光下,柳舞動著柔軟的枝條,惹得文人雅士詩興大發,揮灑豪情:『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絛,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詩家清景在新春,綠柳纔黃半未勻』;『最是一年春好處,絕勝煙柳滿皇都;『春城無處不飛花,寒食東風御柳斜』等。柳絲閃爍,杜審言攜著『雲霞出海曙,梅柳渡春江』款款而來;柳絮飛揚,李白吟著『風吹柳花滿店香』瀟灑而行。萬裡乾坤,薰風駘蕩,天晴地闊,柳色青青。
萬物枝頭匆匆過,唯解風情說細柳。房前屋後,河岸湖旁,村頭巷尾,但凡有柳枝一擺,便立時有了生機,添了靈氣:水清亮了,境清幽了,人清爽了。微風習習,柳絲輕搖,飄逸、婀娜、娉婷,如煙、如嵐、如幻;遠眺,綠浪騰湧,碧雲接天;近撫,溫婉佳人,巧笑倩兮,美目盼兮;徜徉其中,如讀朱顏,如挽酥手,靜靜流淌的旋律,如《水邊的阿蓮蒂娜》;散發的脈脈清香,似戀人發際飄過的喁語。
古語雲:人馭塵事,為能;木盡其用,為善。柳之善自古便受到了青睞:柳條綿長柔韌,可以編制筐簍、帽子、茶幾、桌椅等用品,柳葉可作禽畜飼料,柳樹皮可用來造紙;柳木制成的家具、農具更是經久耐用,為人稱道。《本草綱目》載,柳樹全身可入藥:柳芽泡茶可明目,柳皮清心可解毒,柳枝可接骨,柳葉填枕可療失眠,柳根祛風利濕、消腫止痛。一株柳,如此『木盡其用』,直可『為善矣』!
俗話說:『有心栽花花不放,無心插柳柳蔭濃。』《易經》上也說:『柳者,易生之木也。』柳樹生命力之強是樹木家族中少有的,山坡、溝壑、村旁、河邊,只要有土,哪都可以生根發芽!甚至隨便那麼一插,過些時日,一棵新的生命就開始紮根萌芽了!既使嚴寒酷暑,風吹雨淋,也無懼無畏,卓然挺立。春盡的時候,柳還會吐出一樹的絮花,飛飛揚揚,將生命再一度地播向四面八方。《太極譜》上說:『韌如柳,堅如鋼』,講就是這種境界吧!
『一樹春風萬萬枝,嫩於金色軟於絲』。柳的剛耿、柳的恭謙和柳的堅韌,常常讓我聯想到世代耕耘在大平原上的家鄉人民。千百年來,他們就像這平原上不起眼的柳一樣,熱愛生活,勤於奉獻,不事張揚,默默地用平凡的生命裝點和釀造屬於自己的生活。面對那一行行、一片片的柳,我總是讀出了欣然,讀出了親切,讀出了陶醉,也讀出了敬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