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要聞 省內要聞 本地要聞 精彩點擊 專題新聞 通知公告 猛?象詩刊 日報數字報 晚報數字報 綏化晚報新媒體
經濟新聞 綜合新聞 視頻新聞 市場監管 黑土副刊 日報頭條號 小記者風采 日報公眾號 晚報公眾號 綏化直播
  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綏化新聞網  >  黑土副刊

《北方文學》踱出『王』者步伐

來源:綏化日報 2022-10-11 字體:

——訪《北方文學》主編魯微

胡 蕊

魯微

  辦刊理念是期刊的生命,既決定了一種期刊的發展方向,也決定了它可以走多遠。創刊70多年的《北方文學》正在交出自己的答卷。

敞開大門  大視野纔能辦大刊

  『愛奇藝文學與北方文學達成深度戰略合作,建立「愛奇藝文學院」』。7月22日,一則跨界合作的消息引發廣泛關注。

  承接省委宣傳部重點宣傳文化項目,與各部門、相關市地文聯、作協、文學院校合作,舉辦基層采風、改稿班等文學活動。

  純文學式微已久,《北方文學》卻在壬寅虎年踱出『王』者步伐,這一跨界合作,甚至給整個純文學陣地注入了一針強心劑。

  思路決定出路,功夫在深處。似乎在不經意間,或者說在不到一年的時間裡,《北方文學》發生了巨大的變化,究竟發生了什麼?跨界合作不可能一夜之間達成,合作之路從何而來?影響力更不可能在一夜間爆發。

  細心的讀者慢慢發現,《北方文學》由之前小開本擴大開本,頁碼由90多頁增加到140多頁,發行量同比增加3倍。每期都有名家大家作品,所刊發作品大量被國內選刊轉載;每期都有年輕作者在《北方文學》亮相,為文學事業後繼有人培養人纔;從社會上啟用專業人纔為《北方文學》助力,共同把《北方文學》做大做強;在數字化突飛猛進的當下,迅速建設了《北方文學》數據庫,將2018年以來的所有《北方文學》全部數字化入庫;突出打造了個性鮮明的《北方文學》公眾號平臺,界面友好,內容豐富,《北方文學》公眾號注冊用戶與日俱增……同時,提昇眼界,開闊視野,瞄准當前經濟社會的重點、亮點和民眾關注點,向省委宣傳部申請大部頭長篇作品創作;大批作家重新回歸,大量讀者開始關注、開始訂閱。

  而這一切的變化,都要從《北方文學》主編魯微說起。

既要做『燈塔』  也要做『搖籃』

  眼前,剛從愛奇藝文學新勢力大會歸來的魯微,身著白色襯衫、黑色西褲,儒雅、溫和。多年機關工作賦予他穩重氣質,但文學的浸染又讓他充滿文藝。你很難想像,《北方文學》近幾個月一系列大刀闊斧、堅決果斷的變革均在他自信而大膽的主導下進行。

  魯微1968年11月出生於山東五蓮,10歲隨父母到黑龍江大興安嶺生活。1989年,魯微赴魯迅文學院深造,後又入復旦大學中文系作家班學習。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家鄉豐沃的文學土壤和良好的文學生態,對魯微日後的文學創作產生了至關重要的影響。白山黑水、浩瀚森林、廣袤平原、礦藏黑金,始終是魯微創作的靈感所在。他的多部作品在《人民文學》《詩刊》《星星》等期刊發表,出版了中篇小說集《北部故事》、報告文學集《大嶺雄風》和詩集《守望》《陣地》《魯微詩選》《上帝之脣》《極地漫步》等8部,並編輯文集20餘部。他還創作了多部影視劇本,其中,《鹿鼎山下》已經被三家影視公司聯合攝制並取得國家公映許可在全國公映。

  他是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中國林業生態作家協會副主席、黑龍江省作家協會全委會委員、黑龍江省報告文學專委會主任,先後任職於大興安嶺日報社、大興安嶺地委宣傳部。2019年底,魯微調任《北極光》雜志社社長、主編,用不到兩年時間,帶領《北極光》走上歷史最好時期,讓最邊疆地區的《北極光》連續兩年入選國家精品期刊展,所刊發的作品《這一面旗》被中宣部期刊局、中國期刊協會評為中國第五屆『期刊主題宣傳好文章』,他創作的報告文學《忠誠:寫在北緯53度的祖國》被中宣部期刊局、中國期刊協會評為中國第六屆『期刊主題宣傳好文章』。同時,每年《北極光》所刊發的作品被國內外選刊大量選載。

  2021年11月,因工作需要,魯微又調任《北方文學》主編。

  《北方文學》與全國大多數純文學期刊一樣,堅守著純文學陣地的純潔性和嚴肅性,但發展卻十分不景氣。難道純文學期刊就甘願陷入困境嗎?為讓《北方文學》繼續走在全國文學期刊第一方陣,任主編後不久,魯微便懷著對文學的熱愛和不服輸的勁頭,籌謀《北方文學》的未來。

  魯微先從提昇內容質量入手。他動用自己多年來在文學界積攢的人脈,邀請在魯迅文學院、復旦大學中文系作家班學習時結識的同學、校友,積極組約文壇大家稿件,逐步提昇辦刊質量,使《北方文學》在文學界『回溫』。僅2022年上半年,《北方文學》發表的小說、小小說就有近50多篇被國家級、省級期刊轉載。特別是2022年3月4日,《光明日報》第14版『期刊看臺』欄目,介紹了《北方文學》2022年2期發表的以北京冬奧為主題的報告文學作品《短道傳奇冰上遠方》,在讀者群中引發強烈反響。以此為標志,《北方文學》重回文壇『聚光燈』下。

  但是,魯微對文學和文學期刊的追求遠不止於此,他把准文學期刊的『時』與『勢』,開始向給予文學期刊重擊的互聯網進軍。

  魯微認為,挑戰永遠與機遇並存。文學期刊依然是中國文學出版的前沿陣地,但在互聯網時代,發行量不再代表影響力,互聯網上的傳播速度就是刊物的影響力。《北方文學》不但要做照亮社會主流文化價值的『燈塔』,更要成為培養年輕作家、孕育文學新希望的『搖籃』。文學期刊必須充分利用各種網絡平臺,以紙刊為核心,推動媒體融合,拓展文學邊界。

跨界『出圈』  發掘更多可能

  有了明確思路後,2022年初起,魯微開始策劃讀書沙龍等一系列依托《北方文學》而開展的各類文學活動,聚攏人氣,持續發聲,用多彩的視角和聲音,讓更多人了解文學、愛上文學。隨後,他又發動期刊編輯將《北方文學》的優秀作品制作成音頻產品在《北方文學》雜志微公號推出,帶領純文學期刊在新媒平臺試水。

  還遠遠不夠。魯微深知,文學的發展不是曲高和寡、不是處在真空之中,網絡文學早已進入百花齊放的多元發展階段,傳統文學陣地也一定要和時代同步,纔能永葆生命力。前路再曲折,文學期刊人也要闖一闖!

  一個大膽的想法在他腦中形成,『如果能與「愛優騰芒」之中任何一個平臺合作,那麼《北方文學》就能插上網絡的翅膀,迅速抵達大江南北』。2月起,魯微開始加緊與一些網絡平臺的溝通聯絡,了解其業務范圍,尋找合作的可能性。在此過程中,他發現,愛奇藝公司正在全力展開對文學作品的源頭孵化工作,魯微敏銳地感到這是一次難得的機會。恰在此時,愛奇藝文學主編孫晨陽也輾轉聯系到了魯微,愛奇藝通過多輪考察發現,在黑龍江這片黑土地上,曾孕育產生了左翼文學、抗聯文學、解放區文學、知青文學等,而《北方文學》是黑龍江唯一省級文學期刊,愛奇藝近幾年推出的《懸崖之上》《人世間》等重頭作品,原著作者都曾在《北方文學》上發表作品,孫晨陽誠懇地向魯微表達了合作的初步想法。

  面對頭部網絡平臺的邀約,魯微冷靜而又謹慎,他不停地思考雙方合作的可行性。多年來,《北方文學》十分注重對適合改編成影視劇等文學作品的挖掘,在《北方文學》發表過作品的作家,作品被搬上銀幕、屏幕、網絡的也不乏其人,通過與愛奇藝的合作,可以把文學作品經典化,可以將文學作品轉化為更廣泛的精神力量,轉化為更大的經濟價值。經過反復思考、論證,魯微認為,雙方具備合作的基礎,也具有合作的無限可能!

  最終,經過多輪磋商、磨合,今年7月,《北方文學》達成了與愛奇藝的深度戰略合作。《北方文學》與其共同建立『愛奇藝文學院』,以『互聯網平臺聯合專業文學機構』的模式,打造全新的作家和作品生態圈。同時,在愛奇藝新勢力大會上,《北方文學》還與愛奇藝共同發布了廠牌新計劃——『東北新文學』,通過建設獨立網站、舉辦文學大賽、投入運營資金等方式,為優質簽約作者提供良好的創作環境與全方位扶持。

  合作後不久,《北方文學》刊發的優質小說和《北方文學》的優秀作家作品就被合作伙伴愛奇藝青睞,目前已經有3部作品進入了由文本向影視劇改編的簽約程序。向作品轉換要影響,向版權要效益,新理念人人都懂,但做起來卻如履薄冰。闊步前行但也小心翼翼,魯微帶領《北方文學》一班人鼎力前行,不分晝夜。

  一個是全國知名老牌文學陣地,一個是擁有超級流量的視頻網站,一次嘗試形成了一個全新的跨界生態模式。他們將會碰撞出怎樣的火花?魯微給出了這樣的答案,『好故事永遠是內容行業的源頭活水,愛奇藝文學近年來不斷嘗試多元化的內容開發,需要專業的文學陣地為其輸送更多優質內容,而像《北方文學》這樣的純文學期刊,也期待著能夠逐步建立一條產供銷一體的良性鏈條,形成健康、可持續發展。』

  魯微說,下一步,《北方文學》將以此次合作為契機,以『東北新文學』廠牌為牽引,一方面做強文學特色,不斷匯聚國內文學力量,促進線上線下文學創作和閱讀更好地融合,促進更多優秀的文學作品在《北方文學》這一平臺上展示;另一方面做大規模影響。在跨領域、跨地區上重點發力,開展文學與大眾、文學與城市等豐富多元的主題交流活動,為東北乃至中國的文藝創作與文化發展貢獻龍江力量。

北方有文學  文學在北方

  對於此次與愛奇藝聯合推出的『東北新文學』廠牌,魯微這樣認為,『東北新文學』不僅是一個名稱,更是一種風骨、一種境界。

  上世紀四十年代,蕭紅以呼蘭小城的人文風物開啟了東北文學的大門,此後,東北湧現出一大批個性鮮明的本土作家,直至今天,東北這片熱土依然不乏優秀的創作者,他們延續著東北文學的生命力,同時也展現出更多的開放性、包容性和時代性。

  魯微本人,正是在《北方文學》和《北方文學》所培養出的作者的浸潤中成長起來的,他深知這塊陣地的重要性。

  《北方文學》曾是東北文學界的驕傲,也曾是中國文學期刊的翹楚。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北方文學》培養出了郭先紅、高鳳閣、韓統良、陳桂珍等一大批工農作家和梁曉聲、張抗抗、陸星兒、肖復興等一代知名知青作家。很多文學老前輩,如茅盾、老捨、冰心、徐遲、趙朴初、艾青、蕭軍、丁玲、臧克家、何其芳、端木蕻良等也都曾在《北方文學》發表作品。進入新時期以後,從《北方文學》走出的作家則更多,如遲子建、王阿成、鮑十、孫少山、常新港、王左泓、王立純等均在成長初期在《北方文學》發表作品,得到編輯的鼓勵和支持。

  新時代,如何繼續滋養《北方文學》這塊文學沃土,如何繼承和延續東北文學的輝煌,如何保持東北文學的地域性特征,是魯微一直在思考的問題。『東北新文學』廠牌的出現,無疑可以為創作者提供更專業的培訓指導、更多元的交流活動,更健康完善的激勵機制,甚至是更多更快的變現渠道,最大化地調動創作者的積極性和創造力。

  魯微堅信,《北方文學》與愛奇藝的合作,必將為行業帶來更多優秀的文學作家與作品,吸引更多的人走向遼闊神奇的北方、煙火漫卷的北方、白山黑水的北方,讓更多的人知曉,北方有文學,文學在北方。


編輯:張桂娟

綏化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