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要聞 省內要聞 本地要聞 精彩點擊 專題新聞 通知公告 猛?象詩刊 日報數字報 晚報數字報 綏化晚報新媒體
經濟新聞 綜合新聞 視頻新聞 市場監管 黑土副刊 日報頭條號 小記者風采 日報公眾號 晚報公眾號 綏化直播
  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綏化新聞網  >  黑土副刊

江擁山抱柴河美

來源:綏化日報 2022-09-05 字體:

孫喜倫
 

  當我進入林城柴河時,一種別樣的美豁亮了我的眼睛,一種新奇溫馨的感覺湧上心頭。只見在峰嶺相連的兩脈大山之間,一條大江由南向北不急不緩地流過,她就是牡丹江,江邊一條鐵路線上偶爾有列車呼嘯著通過,在大山與大江的傍依下,一座嶄新的秀美小城盡現眼前。一排排紅彤彤的樓頂,白色或淡黃色的樓體,在山環水抱中透著溫馨,顯得特別恬靜。寬闊平坦的街道綠蔭濃密,松杉楊柳傲然挺立,樹蔭下鮮花如錦,芳草如茵,還有那一座座公園,一個個廣場,把小城裝點得明媚嬌娜、秀麗迷人。

  『柴河』是從滿語『岔牙赫』(意思是『樺皮船』)轉音而得名,位於長白山腹地,以『林海雪原』、『威虎山』為標志。登上柴河的東山頂,鳥矙小城全貌,宛如天上的街市,大有『絕勝煙柳滿皇都』的景向。那晶亮如銀的牡丹江,那錯落有致的樓群,那棋盤式整齊的街道,那一個個偌大的廣場,一切都如此鮮麗,一切都如此生動,一切都如此陶然。

  廣場是一個城市的客廳,而僅有五六萬人口的柴河小城,竟有中心、希望、和諧、怡心、東山五大廣場,柴河真的夠氣派!如果說這是一座山城,那麼同時也是一座水城;如果說這是一座花城,那麼同時也是一座生態城。柴河小城,在山腳下,在水一方,這裡的人們親山而憩,臨水而居,在這樣天造地設般的自然契合中,生命怎能不煥發生機!

  傍晚,我背起相機走進夜色,融入小城中。城中間的友誼路是一條長長的步行街,長街像洗刷過一樣看不到一絲纖塵、一塊紙屑。路邊的樓影燈樹影燈,商鋪變幻莫測的霓虹燈,高大建築上的遠程射燈,充滿神奇的卡通動漫景觀燈等覆蓋了整個夜空,把小城輝映得五彩繽紛、神秘誘人,簡直成了一座不夜城!流連於小城童話般的曼妙間,從街邊玩耍的孩童一臉的快樂,從街上三三兩兩悠閑散步的青年男女背影中,從居民樓裡貼著大紅福字、擺著花盆的窗櫺裡,我推想著這裡的人們有著怎樣的新生活?我來到城內的中心廣場,這裡簡直就是歡樂的海洋,人們分成不同的組合,有跳交誼舞的,有打太極拳的,有做健美操的,孩子們在滑旱冰,幸福寫在臉上,笑容浮現在眉眼間,瀟灑體現在舞姿中。這些原本大城市人纔有的享受,如今山溝溝裡的小城人也一樣盡情享受。

  江作青羅帶,山為碧玉簪,山水給予柴河小城以靈性,綠色賦予柴河小城以生機和韻致。柴河小城,青山簇擁,大江潤澤,自然山水與現代園林相互融合,自然風貌與現代文明構成了人與自然和諧的風景畫卷。這裡沒有千年古城的久遠,沒有巧奪天工的雄奇,也沒有商賈雲集的鼎盛,但它卻是新文明崛起的標志。

  來到柴河的第二天,我便走進心儀的威虎山。威虎山國家森林公園總面積41.5萬公頃,居國家級森林公園之最。『柴河九寨』集大森林之精華,沐威虎山之靈氣,是威虎山國家森林公園的核心景區,兩條清澈的高山河流——金溪谷和銀溪谷,日日夜夜奔流不息,由於落差較大、多處跌水,而形成我國東北罕見而壯觀的九疊泉瀑布群。蓮花湖是截流牡丹江形成的面積達133平方公裡的人工湖,共形成三大峽谷、五大湖灣、六大島嶼,被譽為『百裡丹江、塞北三峽』。煙波浩渺的湖面一碧萬頃,湖水清悠悠的像起皺的錦綢,明澈凝碧,清潔如玉,天上的白雲和四周的山峰倒映水中,把湖山天影融為晶瑩的一體,水面上不時有水鳥鳴叫著掠過。蓮花湖是一個曼妙的所在,湖邊山上呈現出多種天然的景觀。上游的江心島叫蒼鷺島,島上植被茂盛,游船靠近時飛起一群群的蒼鷺,據說這裡棲息著四五百只蒼鷺,多時可達上千只。

  柴河小城因林而生,因林而興,過去曾是『潮濕低矮土坯房,祖孫三代兩張床』,『晴天洋(揚)灰路,雨天水、泥路』。如今,柴河人不僅花大氣力打造宜居生態家園,實施規模化棚改工程,讓綠化覆蓋率由3%提高到60%。在木材減產、產業轉型的今天,柴河人又在不斷拓展新的發展空間,借助『天保工程』實施,有效保護、利用、發展資源,讓青山之綠永駐,讓生態之林永存。

  談到家鄉的巨變,趙殿有老人難抑心頭的喜悅。30多年前,他離開家鄉到穆棱工作,前兩年回到老家,『回家探親時,我看到嶄新的柴河簡直都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這變化超越了我的夢想。我當時就決定搬回來過晚年生活。』趙殿有兄弟五人住在柴河,從前都住20多平方米的棚戶。『那時候,因住房小,兄弟幾個過年也聚不到一起。如今,我們兄弟五人都住上樓房了。』

  我極羡慕甚至有些嫉妒柴河人,他們整天與青山綠水相伴,整夜耽著大山、傾聽著大江的波濤與山風的輕吟合奏出的交響曲酣眠,那該是怎樣的一種富有與奢侈!柴河城美,流連而忘返;柴河山美,有松皆清香;柴河水美,無波不醉客;柴河的人更美,人之美,美在精神。


編輯:韓敏

綏化新聞網©